查詞語
[釋義]
(名)唐代以后指區(qū)別于近體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句數(shù)沒有限制,每句的字?jǐn)?shù)也可以不齊,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也叫古詩或古風(fēng)。
[構(gòu)成]
偏正式:古體(詩
1.a form of pre-Tang poetry, usu. having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without strict tonal patterns or rhyme schemes
詩體名。對近體詩而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不要求對仗,平仄與用韻比較自由。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 唐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詩:“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詩》:“試觀 唐 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餘言四五百言者; 放翁 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眳⒁姟?古風(fēng) ”、“ 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