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 xíng xìng
簡介
刑姓是中文的一個人口不多的姓氏,與“邢姓”不通。其來源有二:其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后裔刑官之后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源于匈奴,出自漢朝匈奴貴族郝宿王刑未央,其后代進(jìn)入中原以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溯源
(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后裔刑官之后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刑氏,出自上古理掌刑法的官職,稱刑人,其后代以先輩職務(wù)名稱為姓氏,稱刑氏。
史籍《左傳》上記載:“凡蔣、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了其中的刑氏為三千余年前西周禮制臣官的后代。在西周禮制中:蔣,是負(fù)責(zé)掌管對各級官員評價和實(shí)施獎勵、晉升、封賞的職務(wù);刑,是負(fù)責(zé)掌管對各級官員與民眾評價和實(shí)施處罰、廢黜、舉刑的職務(wù);茅,通“旄”,是專門負(fù)責(zé)監(jiān)督君王行為的職務(wù);胙,是專門掌管分封王侯爵位與食邑封戶的職務(wù);祭,是專門掌管廟堂祭祀活動的職務(wù)。
因此,刑人,在古代周禮中是十分重要的上卿,為五大夫之一,皆出自周公(姬名,也稱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的后裔。胤,即嫡裔之嗣。
史籍《姓氏考略》特別提注:刑,出自古刑官之后,不與邢通。
(二)源于匈奴,出自漢朝匈奴貴族郝宿王,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漢朝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quán)渠單于逝世,右賢王攣鞮屠耆堂搶權(quán)得以即位,是為第十三任攣鞮屠耆堂單于。他即位后立即誅殺了匈奴執(zhí)政大臣郝宿王刑未央等前單于的官吏。刑未央的后裔分散逃逸,在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后,與南匈奴一起歸降于漢王朝。后來逐漸漢化,取祖上刑未央名字的首音的漢字諧音“刑”為姓氏,稱刑氏。該支刑氏也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其后代主要分布在今山西五臺山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