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háng sǎng yán
解釋:是指因正虛邪實,邪毒結聚頏顙,日久逐漸惡變而成。以鼻衄、鼻塞、頭痛、耳鳴,頸部惡核為主要表現(xiàn)。西醫(yī)學的鼻咽癌可參考本篇進行辨證施治。
古代醫(yī)著在“失榮”、“石上疽” 、“瘰疬”、 “惡核”、“真頭痛”等病證中有類似頏顙巖常見癥狀的描述,如《外科正宗》之“失榮”有類似于頏顙巖之有頸部惡核者。
顙巖的發(fā)生多因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邪毒乘虛而入,逐漸結聚而成。氣候、環(huán)境、不良嗜好、不良刺激等致病因素導致體內肺、脾、肝、腎等臟腑發(fā)生了病機變化,出現(xiàn)了氣血凝滯、痰濁結聚、火毒困結,以致經(jīng)絡受阻,積聚而成腫塊。
1.氣滯血瘀,凝結頏顙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因情志不遂,悲怒憂思等七情所傷,以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氣滯則血瘀,氣血凝結,阻滯脈絡,日久形成腫塊。
2.痰濁結聚,困結頏顙 肝郁犯脾,或飲食勞倦傷脾,運化失健,痰濁內生,結聚頑顙,日久而成腫塊。
3.火毒壅盛,蘊結頏顙 過食辛辣炙煿,或常吃霉變腐爛食物,脾胃受傷,熱毒蘊積,結聚而成;或由于肝郁化火,火毒上壅,結聚而導致癌腫的發(fā)生。
4.正虛邪毒,結聚頏顙 稟賦不足,或因年老體弱,以致體內陰陽失調,防御能力下降,邪毒乘虛而入,結聚不散而發(fā)為癌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