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餐廳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便便餐廳 -概述

    便便餐廳(Toilet Restaurant )也叫廁所餐廳,是以廁所文化為主題設計而成的餐廳,餐廳用形似尿盆的容器來盛放食物,甚至有類似大便形狀的冰淇淋供應。就餐者安坐抽水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中國第一家?guī)黝}餐廳出現在臺灣省的高雄市,2009年9月,北京地安門地區(qū)的第一家此類餐廳出現了。

    創(chuàng)意來源

    把馬桶引進到餐廳里面來的創(chuàng)意來自前幾年在巴黎一美術館參觀時看到的在美術館中間展覽的馬桶。這馬桶應該就是法國藝術家杜尚于1917年送到的紐約獨立藝術家協(xié)會展覽的小便器,題名為《泉》。對于《泉》的意義,杜尚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解釋道:

    "這件東西是誰動手做的并不重要,關鍵在于選擇了這個生活中普通的東西,放在一個新地方,給了它一個新的名字和新的觀看角度,它原來的作用消失了。"

    美國學者H·G·布洛克在《美學新解--現代藝術哲學》一書里則是這樣評價的:

    "一個置放在臥室里的尿盆,并不構成任何評論,而杜尚的尿盆就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藝術評論。這種評論是針對著傳統(tǒng)上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分裂而發(fā)出的,是對傳統(tǒng)觀點的挑戰(zhàn)和反駁,同時又聲稱自己是與之對抗的另一種藝術。"

    自然,林先生沒法和杜尚相比,他的目的在于利用人們天生的好奇心理和現代都市人對刺激與時尚的追求來賺錢,但在客觀效果上,與《泉》一樣,廁所主題餐廳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觀看廁所的角度,并且也是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傳統(tǒng)觀點的挑戰(zhàn)和反駁。其實,把餐館裝飾得跟廁所一樣,用形似尿盆的容器來盛放食物,供應類似大便形狀的冰淇淋,讓就餐者坐在抽水馬桶上進食也沒什么,不就是形狀相似嗎?而且,正如杜尚所言,當這些廁所用品放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譬如餐廳里時,"它原來的作用消失了"。然而,至少在中國,廁所主題餐廳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卻是必然的。

    首先,人類對自己的排泄物——尤其是糞便,因其氣味的不佳,有一種天生的厭惡。我們一想到自己崇拜的"圣人"也要拉屎拉尿,籠罩在圣人頭上的光環(huán)肯定馬上就會散去;西方也不例外,他們聲稱:"基督能吃能喝,但不排糞。"雖然中國古代的哲人講"齊物",但在普通人,究竟不能那么豁達和釋然,畢竟還是認為用來飲食的上半身比用來排泄的下半身要來得高貴;所以我們的飲食文化很發(fā)達,廁所文化卻非常落后。作為被豬八戒先生戲稱為"五谷輪回之所"的廁所,是文明人用來解決排泄問題的專門場所,自然便與令人不快的排泄物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聯想。

    其次,在普通國人的眼里,廁所是臟、亂、臭的代名詞。因為中國的廁所,特別是公共廁所,往往由于經濟落后或國民素質跟不上的原因,衛(wèi)生條件十分差,恐怕胃口再好的人想起中國廁所的那種情景都吃不下飯來。因此,廁所主題餐廳受到我們一些國人的批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折射了我國廁所的臟、亂、臭的狀況。

    作家何凡先生在他《聯合報》的專欄中說,廁所是"估定文明水準的一個標的物"。在今天的發(fā)達國家,廁所被看成一個清潔、衛(wèi)生、調整精神的方便之處,相應的,其建筑考究,給人舒適感、美感,就算在這種廁所里進食,我相信也很難有什么引起人"惡心"的地方。

    臺灣廁所餐廳

    中國臺灣省高雄市有一家以廁所文化為主題的餐廳。餐廳用形似尿盆的容器來盛放食物,甚至有類似大便形狀的冰淇淋供應。

    就餐者安坐抽水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這家空間擁擠的餐廳內有100個座位,全部由馬桶組成,而不是座椅。

    餐廳上下三層到處可見洗手盆和區(qū)別男女性別的“WC”標記。臺灣島內共有12家?guī)黝}餐廳。顧客從塑料制的迷你馬桶型容器中取食,使用掛在桌子上方的卷筒式衛(wèi)生紙擦手和擦嘴,而桌子則是加了玻璃蓋的浴缸。

    杭州馬桶餐廳

    杭州躥出一個叫人跌破眼鏡的餐廳———“馬桶”主題餐廳。什么是“馬桶”主題餐廳?簡單地說,就是坐著馬桶吃著外觀惡心的食物??粗m然惡心,不過光顧的食客還真是不少。

    杭州的這家“馬桶”主題餐廳———“天秤射手馬桶主題餐廳”,坐落在舟山東路上。

    廁所主題餐廳之所以炒得沸沸揚揚,不光因為它有形象化的廁所元素裝修環(huán)境,更因為它有極似便便狀的食物和似便器的食物容器。

    廁所主題餐廳中,最引人爭議的還是那道“大便”冰淇淋。杭州的這家“馬桶”主題餐廳,在開業(yè)初也推出了這道生猛的冰淇淋。冰淇淋被裝在似男便池形狀的容器里,和普通冰淇淋一樣有多種口味。其中,屬巧克力冰淇淋最為形象,無論形、色,還是鑲嵌其中的那一粒粒巧克力豆。只要在腦中稍微想象一下,吃下這“一坨”等形似的大便樣冰淇淋就讓人寒毛倒立。

    北京廁所餐廳

    2009年9月,位于北京地安門附近的一家餐廳成為了年輕人減壓的新去處,這是北京第一家以廁所為主題的餐廳。餐廳的所有裝飾,都是按照衛(wèi)生間的樣式設計,椅子是貨真價實的馬桶,餐具也是小號的馬桶和便盆,當做桌子的木澡盆里養(yǎng)著活烏龜,處處透著新奇和可愛。用馬桶裝著的咖喱雞飯、用蹲坑盛滿的冰激凌,每個都是形象逼真,在菜單的名稱上也都是用“招牌便秘黑干屎”之類的特色稱謂。據老板介紹,她開這家飯館主要就是為了能讓年輕人緩解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

    觀點

    廁所餐廳作為一種另類飲食文化粉墨登場,立即就引來了一陣評頭論足,有人褒揚、有人謾罵,甚至有人怒不可遏地要求“格殺勿論”。但意氣歸意氣,法律歸法律,你可以說它嘩眾取寵、惡心人,你可以龍顏大怒,但它在沒有具體違法事實之前,你也只能望而興嘆。不可否認,不管它如何包裝,終歸是一種商業(yè)行為,既然是商業(yè)活動,就逃不脫市場法則,如果真冒了天下之大不韙,眾口鑠金的力量自會讓它門可羅雀,進而如絮飄零。

    其實,廁所餐廳本身并無大錯,在眾多的餐飲文化流派中,只是一個不入流細支,你可以竭力聲討它,你也可以忍不住進去嘗嘗鮮。獵奇之心人皆有之,問題是嘗鮮之后自己要有鑒別,適之繼續(xù),不適則遠之。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地當其為時尚潮流,盲目地捧其“臭腳”,它縱是臭氣熏天,也會花開遍地,“錢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