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gōu yá

    簡介

    原名溝溝崖,因溝谷內(nèi)多懸崖而得名。位于昌平區(qū)北部十三陵鎮(zhèn)域內(nèi),為德勝口溝西側的支溝。溝口南側為德勝口村,北側為德勝口水庫,是軍都山南麓狹窄谷地之一。

    溝谷由流水切割而成。入口處兩山對峙,其間距僅十余米。溝口海拔約140米,建塘壩截流1座。溝谷呈東南—西北走向,谷內(nèi)山勢由外及里逐漸高峻,溝內(nèi)植被繁茂,周圍有仙人、玉女、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岫峰、將軍、步虛、五云、金華和紫極等22峰環(huán)拱,其中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和岫峰5座山峰最負盛名。中峰為五峰之首,海拔963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編撰的《昌平州志》曾載有溝崖八景,即“飛瀑垂簾”、“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風”、“磴道穿云”、“松橋隱霧”、“南川午月”和“西寺子鐘”。溝崖曾是佛、道兩教勝地,有“北武當山”之稱。自元、明以后,相繼建造有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西峰庵、東峰庵、瑞峰庵、盤道庵和西王母祠等72座佛、道宮觀廟宇,現(xiàn)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和瑞峰庵等遺址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