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丙氨酸(C3H7NO2),一種脂肪族的非極性氨基酸。常見的是L-α-氨基酸,是蛋白質編碼氨基酸之一,哺乳動物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D-丙氨酸存在于多種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β丙氨酸是維生素泛酸和輔酶A的組分。
丙氨酸 - 性質
丙氨酸,分子式為C3H7NO2。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未;有香氣,味甜。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比旋度為+14.0°至+15.0°。
丙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1種氨基酸之一。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都是L-氨基酸。由于它們在同一pH環(huán)境中,各類氨基酸的帶電狀態(tài)不同,即它們具有不同的等電點(PI),這是電泳法和色譜法分離氨基酸的原理。
丙氨酸 - 結構
丙氨酸有α-丙氨酸和β-丙氨酸兩種同分異構體。
α-丙氨酸亦稱2-氨基丙酸。200℃以上升華,隨加熱速度不同約在264~296℃之間分解。是組成蛋白質的一種成分。在營養(yǎng)學中屬人體非必需的氨基酸。目前多從發(fā)酵法和天然產(chǎn)物中提取。
β-丙氨酸亦稱3-氨基丙酸,無色晶體。熔點198℃(分解),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用于合成泛酸和電鍍,也用于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的研究上,可由絲膠、明膠、玉米朊等蛋白質水解并精制而成,也可用化學方法合成。
丙氨酸 - 制備
1.丙酸氯化氨化法
由丙酸為原料,在105℃溫度和3%赤磷催化劑存在下,通入液氯進行氯化,生成2-氯代丙酸,然后進入氨水溶液中,以烏洛托品為催化劑,在60℃溫度下進行氨化,即生成2-氨基丙酸。最后將反應物送入甲醇溶液中進行結晶,經(jīng)離心、干燥制得α-丙氨酸成品。
2.α-溴丙酸氯化法
將α-溴丙酸、氨水、碳酸氫銨混合攪拌回流7h,然后蒸發(fā)至干,再用乙醇浸泡洗去溴化銨,過濾出結晶,再經(jīng)脫色過濾,加入乙醇得結晶,過濾干燥得成品。
3.氰醇法
乙醛與氫氰酸反應生成氰醇,再與氨反應得到氨基腈;然后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氨基丙酸鈉,經(jīng)離子交換而得α-丙氨酸。
丙氨酸 - 用途
本品為制造維生素B6、合成泛酸鈣和其他有機化合物原料。添加于食品中能增強化學調味料的調味效果,改善甜味劑的味感和有機酸的酸味,提高含醇飲料的質量,防止油類氧化和改善浸漬食品風味等。還可用作生化試劑,用于生物化學和微生物研究方面。
丙氨酸 - 臨床意義
丙氨酸正常值: 210~600μmol/L。
升高:高丙氨酸血癥、庫欣病、痛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