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門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yǒng dìng mén

    基本資料

    永定門

    永定門位于北京,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24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50米;樓連臺通高26米。甕城呈方形,兩外角為圓弧形,東西寬42米,南北長36米,甕城墻頂寬6米。箭樓規(guī)制與城樓差距較大,不甚協(xié)調;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面闊三間,寬12.8米,進深一間6.70米,高8米,連城臺通高15.85米;南、東、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層,南面每層七孔,東西每層3孔;北鍘樓門為過木式方門;箭樓下城臺正中對首城樓門洞辟一券洞門.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永定門是逐步建成的,跨越了明、清兩代。

    起源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當時只修建了城門樓,嘉靖四十三年補建了甕城。直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又增建了箭樓,并重修了甕城,至此,永定門工程才算全部完成。乾隆三十一年,永定門城樓又重修過一次,并提高了其規(guī)制,加高城臺、城樓層頂,采用了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并裝飾了琉璃瓦脊獸。以雄偉姿態(tài)矗立于北京城中軸線的最南端,直到1957年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