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簡介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是現(xiàn)代人類真正經(jīng)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由人類活動引發(fā),具體表現(xiàn)為:植物生存環(huán)境被破壞、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自然資源過度使用和污染等因素,造成許多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到21世紀末,預計全球變暖會導致1/2的植物面臨生存威脅,超過2/3的維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專家警示,人類應盡快認識到這一現(xiàn)狀,面對可能來臨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采取保護措施保護物種多樣性,減少有害物質(zhì)的排放,避免人類受到自然災害的侵擾。2010年是聯(lián)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7月18日,首都科學講堂邀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認為,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也許正在進入第六次生物物種大滅絕時期。甚至有國外學者認為,當代生物物種的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的速度要快1000倍。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04年物種紅色名錄中包括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這其中包括12%的鳥類、23%的獸類、32%的兩棲類、25%的裸子植物、52%的蘇鐵類和42%的龜鱉類。
造成原因
馬達加斯加一種名為德氏小鸊鷉(Alaotra grebe)的濕地鳥類如今已滅絕,不少科學家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推斷出地球正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據(jù)悉,此前地球已發(fā)生過五次大規(guī)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滅絕事件發(fā)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時共導致20%的陸地脊椎動物、16%的海洋生物以及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死亡。不過,前五次生物滅絕事件都是因環(huán)境因素所致,而即將到來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則是因人為因素。
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然而,因受人類的干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此外,在過去的1600年里,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
生物學家表示,造成德氏小鸊鷉滅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當?shù)鼐用駥⑷馐承贼~類引入德氏小鸊鷉的棲息地,從而導致這種水鳥的數(shù)量大幅降低;第二則是人為捕捉進一步壓縮了德氏小鸊鷉的種群數(shù)量,進而加速了該鳥類的滅亡。此外,科學家發(fā)現(xiàn)馬達加斯加地區(qū)其他鳥類物種也在不斷消失??茖W家認為,這些現(xiàn)象表明地球生物種類正不斷減少,地球或?qū)⒁齺怼暗诹挝锓N大滅絕”。
狀態(tài)
滅絕后的海洋
在2.5億年前、二疊紀未的物種大滅絕之前,海洋是簡單生物和復雜生物和平相處的家。但大滅絕之后,復雜生物取代了簡單生物,前者數(shù)量是后者的三倍,這種模式一直持續(xù)到今天。這反映了今天復雜的可移動的生物如蝸牛占主導地位,而簡單的固定不動的生物如海百合日趨減少。海百合生有長柄支撐的花狀軀體,通常粘在海洋的深水底部,過濾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滅絕后的大陸
在以前的滅絕中,最大的動物都不能適應,對蟑螂來說,這將是最佳的時間?;钕氯サ膶ⅰ敖^大部分是我們稱為害蟲的那些物種”。事實上,大型鳥類和哺乳動物已經(jīng)處于滅絕的邊緣。超過200千克的哺乳動物是最易滅絕的,這種物種中的80%已被列為瀕臨危險或者剛剛消失。瀕臨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大猩猩、虎、海牛和犀牛的一些種類。巴杰利發(fā)現(xiàn),鳥類的情況也類似。鳥越大,處于滅絕邊緣的幾率越大。
大滅絕后的凄涼世界,一個死亡地域。地球的元氣很可能永遠恢復不到最大限度。過去5次大滅絕中,“死亡地域”延續(xù)時間最短的一次是20萬年,最長的一次是3百萬到9百萬年。
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
《自然》雜志稱,50年后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
生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長期穩(wěn)定期與短期劇變期總是在相互交替,滅絕也以不同的規(guī)模出現(xiàn)。在穩(wěn)定期內(nèi),平均新生率遠遠大于平均滅絕率,總的平均滅絕率維持在一個低水平上,這種低水平滅絕被稱作背景滅絕;與此相對應,在劇變期,許多生物門類在短期內(nèi)大量滅絕,生物演化進程突然中斷,使滅絕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則降得很低,這種大規(guī)模的絕滅叫集群滅絕或大絕滅。
據(jù)統(tǒng)計,自寒武紀以來,明顯的生物滅絕事件發(fā)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滅絕有5次??茖W家一直在研究滅絕的起因和規(guī)律,并提出了多種解釋,比如隕星撞擊、宇宙射線變強、火山噴發(fā)、氣候變化、大氣成分變化、海洋鹽度變化、地磁變化等。以前的生物大滅絕都屬于自然災害,但這第6次是人為的。“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生物滅絕比地球生命史上其它滅絕事件更為惡劣?!庇袑<疫@樣說。
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
全世界有多少個物種呢?有的說150萬種,也有的說170萬種甚至200萬種。這些數(shù)字是指已知的物種,還有很多物種我們還沒發(fā)現(xiàn),實際數(shù)字會遠遠大于現(xiàn)在。
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隔幾年就發(fā)布一個全球物種狀況紅皮書,最近的物種紅色名錄中有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其中包括12%的鳥類、23%的獸類、32%的兩棲類、25%的裸子植物、52%的蘇鐵類、42%的龜鱉類、18%的鯊魚鰩類、27%的東非淡水魚。
滅絕動物
長毛象帝鱷脊鯊古海龜
生物多樣性面臨5大威脅
地球環(huán)境形勢為何如此嚴峻?專家總結出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第一,生境的喪失或破碎化;第二,外來種的入侵;第三,環(huán)境污染;第四,人口爆炸;第五,過度利用。
要了解物種滅絕后的危害有多大,首先要認識它的遺傳多樣性。比如兩棵草長得很像,肉眼分不出來,但在遺傳基礎上它們毫無疑問有區(qū)別,這就是個體的惟一性,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高分辨率的分子標記技術來區(qū)別個體。大家都很熟悉袁隆平院士對提高水稻產(chǎn)量的貢獻,但是如果沒有非常難找的野生稻做雜交,他不可能有現(xiàn)在的成績;矮稈基因?qū)ν苿游覈Z食產(chǎn)量提高,也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基因可能會改變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形勢。因為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里,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特殊功能。每滅絕一個物種,就有幾個、幾十個物種的生存受到影響。
生物經(jīng)歷過的5次自然大滅絕
奧陶紀-志留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4.39億年前原因:全球氣候變化后果:約有100個科的生物滅絕
晚泥盆紀弗拉斯期-法門期之交大滅絕
時間:3.67億年前原因:氣候變冷,淺水中含氧量下降后果:70%物種消失,海洋中無脊椎動物損失慘重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2.5億年前原因:氣候變化或天體撞擊?后果:物種數(shù)減少90%以上
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2.08億年前原因:起因不詳后果:滅絕程度相對較小,恐龍崛起
白堊紀-第三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6500萬年前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墜落地球
后果: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推測
滅絕后的海洋
在2.5億年前、二疊紀未的物種大滅絕之前,海洋是簡單生物和復雜生物和平相處的家。但大滅絕之后,復雜生物取代了簡單生物,前者數(shù)量是后者的三倍,這種模式一直持續(xù)到今天。這反映了今天復雜的可移動的生物如蝸牛占主導地位,而簡單的固定不動的生物如海百合日趨減少。海百合生有長柄支撐的花狀軀體,通常粘在海洋的深水底部,過濾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滅絕后的大陸
在以前的滅絕中,最大的動物都不能適應,對蟑螂來說,這將是最佳的時間。活下去的將“絕大部分是我們稱為害蟲的那些物種”。事實上,大型鳥類和哺乳動物已經(jīng)處于滅絕的邊緣。超過200千克的哺乳動物是最易滅絕的,這種物種中的80%已被列為瀕臨危險或者剛剛消失。瀕臨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大猩猩、虎、海牛和犀牛的一些種類。巴杰利發(fā)現(xiàn),鳥類的情況也類似。鳥越大,處于滅絕邊緣的幾率越大。
大滅絕后的凄涼世界,一個死亡地域。地球的元氣很可能永遠恢復不到最大限度。過去5次大滅絕中,“死亡地域”延續(xù)時間最短的一次是20萬年,最長的一次是3百萬到9百萬年。
危害
2011年3月,美國的一項研究稱如果人類不抓緊保護瀕危動物、減少環(huán)境污染,地球?qū)⒃谖磥頂?shù)百年面臨第六次大滅絕,屆時地球表面75%的生命都將被摧毀,而再次重建則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