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
hán hu
  • 拼 音:hán hu
  • 注 音:ㄏㄢˊ ㄏㄨ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1) (形)基本義:不明確;不清晰。他的話很含糊;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作謂語)
    (2) (形)不認(rèn)真;馬虎。這事一點(diǎn)兒也不能含糊。(作謂語)
    (3) (形)示弱(多用于否定)。要比就比;我絕不含糊 。(作謂語)注意:“不含糊”常用做贊美的話;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活兒可真不含糊。
    [同義]
    含混
    [反義]
    清楚、清晰、明確、鮮明

  • 近義詞

    模糊、暗昧、曖昧、吞吐、迷糊、含混、籠統(tǒng)

  • 反義詞

    明確、清晰、明白

  • 英文翻譯

    1.(不清晰; 不明確) ambiguous; vague
    2.(馬虎) careless; perfunctory

  • 詳細(xì)解釋

    ◎ 含糊 hánhu
    (1) [ambiguous;vague]∶言語不清楚
    含糊其詞
    含糊不清
    (2) [careless;perfunctory]∶馬虎;是非不分
    含糊了事
    亦作“ 含胡 ”。1.形容聲音、言語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確。 唐 劉禹錫 《與柳子厚書》:“弦張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聞。”《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賊鉤斷其舌,曰:‘復(fù)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而 龜山 、 晦庵 、 無垢 之徒,皆以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曉?!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呋兀骸?張鐵臂 紅了臉道:‘是小時有這個名字?!瘎e的事含糊説不出來。 杜少卿 也不再問了?!?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二章:“只有 劉戡 顯得特別:他象發(fā)熱發(fā)冷,時而大聲說什么,時而含糊地嘟囔。”
    (2).形容辦事敷衍馬虎;茍且,不認(rèn)真?!杜f唐書·陸贄傳》:“既相執(zhí)證,理合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宋 歐陽修 《再乞根究蔣之奇彈疏札子》:“臣若有之,萬死不足以塞責(zé);臣若無之,豈得含胡隱忍,不乞辨明?”《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問官不肯推詳,含糊了事?!薄缎咽篮阊浴だ钣裼ⅹz中訟冤》:“遇著這般潑婦,難道終日廝鬧不成?少不得鬧過幾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詐瞎裝聾,含糊忍痛?!?毛澤東 《學(xué)習(xí)和時局》:“對于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態(tài)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黨興旺發(fā)達(dá)的標(biāo)志之一?!?br>(3).示弱;差勁;無能。常與“不”字連用,表示反義。 老舍 《茶館》第二幕:“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駱賓基 《東戰(zhàn)場別動隊(duì)》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氣暴躁點(diǎ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