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姓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bì xìng

    姓氏來源

    畢(Bì 畢)姓源出有三:

    來源一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高之后,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畢(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咸陽兩市之北),故稱為畢公高,并建立畢國。3000多年以前的畢國,是在今陜西省長安、咸陽兩縣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這個地方,又稱為畢陌、畢原或咸陽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視,因?yàn)榇竺Χυ趪颐褡宓闹芪耐?、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畢公高其子畢萬事晉,乃封于魏,其后代改姓為魏,并且成為戰(zhàn)國時代的著名姓氏。仍居于畢國者,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畢氏,并且歷代相傳,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正由于這樣,現(xiàn)在的畢姓跟魏姓,是同一血脈的一家人。

    來源二

    出自任姓所改。據(jù)《世本》所載:“系自任姓所改。”

    來源三

    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shù)民族中有畢姓:

    ① 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下同),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鮮卑族出連氏為單姓畢。

    ② 西域畢姓,本畢國胡人,以國為氏。

    ③ 匈奴屠各族亦有畢姓。

    ④ 達(dá)斡爾族畢力夾氏,漢姓為畢、楊。

    ⑤ 赫哲族畢拉氏,漢姓為畢。

    ⑥ 今彝、滿、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