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nán yáng
  • 拼 音:nán yáng
  • 注 音:ㄣㄢˊ ㄧㄤ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南洋 nányáng
    [an old name for the Malay Archipelago,the Malay Peninsula and Indonesia or for Southeast Asia] 指南洋群島一帶的地方

  • 英文翻譯

    1.(清末指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地區(qū)) a general name us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of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and Guangdong
    2.(南洋群島) an old name for the Malay Archipelago,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Indonesia or for southeast Asia

  • 詳細(xì)解釋

    (1). 清 末至 民國(guó) 時(shí)期,劃分我國(guó)沿海地區(qū)為南北兩洋區(qū),稱 山東 以南的 江蘇 、 浙江 、 福建 及 廣東 各省為 南洋 ; 江蘇 以北的 山東 、 河北 、 遼寧 各省為 北洋 。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海防上》:“ 南洋 起 廈門 ,包 汕頭 臺(tái)灣 潮陽(yáng) 甲子門 四澳 虎門 老萬(wàn)山 七洲洋 直抵 雷環(huán) 為一截?!?br>(2). 亞洲 東南部國(guó)家和地區(qū)。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強(qiáng)敵,越國(guó)鄙遠(yuǎn)而來。今而 南洋 各島,悉為佔(zhàn)據(jù)。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坰無(wú)異戶庭也?!?茅盾 《過封鎖線》:“客人們一次一次追問,才知道他是 南洋 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