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烏賊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吸血鬼烏賊 -介紹

    吸血鬼烏賊既不是烏賊也不是章魚,烏賊有十條觸腕,而吸血鬼烏賊卻只有八條,這與章魚非常一致。但是,吸血鬼章魚的身體上卻沒有肉鰭,這又是烏賊所特有的。所以,吸血鬼烏賊是烏賊和章魚在分化成兩種不同物種前共同的祖先。

    英文名稱:Vampire Squid(直譯為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中文名:幽靈蛸

    分類:頭足綱、幽靈蛸目

    大?。捍蠹s6英寸(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幽靈蛸是一種發(fā)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fā)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fā)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huán)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shù)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wǎng)。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后5秒內(nèi)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xù)來幾個急轉(zhuǎn)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科學家推測,它是烏賊和章魚未分化之前共同的祖先。

    吸血鬼烏賊 - 名稱由來

    100多年前,一艘德國科考船首次從4000米的水下,打撈上了這種奇異的生物,它的表皮是黑色的,而眼睛卻是紅色的。這使人們感到,它看起來更像是傳說中吸血鬼的形象。吸血鬼也便由此得名。吸血鬼烏賊,英文名稱;Vampire Squid(直譯為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這種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游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只大鰭,看起來和兩只耳朵一樣;它的形態(tài)象膠凍樣,更象一個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它本來也不是,只是它們的近親);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么大。幽靈蛸是一種發(fā)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fā)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fā)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huán)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shù)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wǎng)。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后5秒內(nèi)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xù)來幾個急轉(zhuǎn)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吸血鬼烏賊 - 生物特點

    吸血鬼烏賊生活在海底近千米以下極度缺氧的地方。其藍寶石般的大眼睛其大無比,在所有生物眼睛與身體的比例是最大的。吸血鬼烏賊身長約30厘米,顏色為深紅或紫紅色,有8只“腕”,兩只“鰭”狀物,既不同于烏賊又異于章魚,是烏賊和章魚的祖先,億年前因躲避蛇頸龍的獵食,從淺海向深海移居,億年來其形態(tài)不曾改變,但進化出適應缺氧生活的“秘密武器”——身上有一條伸長后約有1米的白色絲,且體內(nèi)的氧氣儲存是其他生物的5倍。捕食時會張開傘一般形狀的“腕”,似一盛開的大花。

    吸血鬼烏賊 - 演化

    科學家們相信,古代的吸血鬼烏賊生活在淺海。當時蛇頸龍具有10米的身長,行動迅捷并且異常兇猛,它在淺海中游戈尋找獵物,沒有硬殼保護的烏賊很容易成為蛇頸龍的食物。如此看來由于近海捕食者蛇頸龍的出現(xiàn),遠古時代的吸血鬼烏賊不得不向更深的海域遷徙。令人驚奇的是,它們適應深海的環(huán)境,并生存了幾千萬年,雖然外表沒有任何的改變,但是它的生理構(gòu)造卻在缺氧的情況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一種特殊的色素讓它的血液中可以貯藏比其他烏賊多五倍的氧氣,并且它還有一個高超的本領(lǐng)使它能在深海中生存,那就是它的身體可以發(fā)出生物光。發(fā)光組織不僅僅是吸血鬼烏賊的專利,這在深海生物中非常普遍,在這里90%的動物可以自身發(fā)光。這似乎是深海動物在生存斗爭中的無價之寶,當這些生物感覺到有危險存在的時候,就會突然發(fā)光,迷惑獵食者。有些生物全身都長滿了發(fā)光體,這種生物的觸角可以產(chǎn)生發(fā)光的黏液來嚇退潛在的捕食者。

    吸血鬼烏賊 - 生存

    吸血鬼烏賊靜止在水中,并伸出它的觸手,這樣的情況下它可以使用很少的氧氣,這是非常節(jié)約氧氣的捕獵方式,當小動物碰到觸手時,它迅速移動,然后用觸手將獵物包住吃掉。然而就在這種極端缺氧的情況下,依然有捕食者存在。當吸血鬼烏賊感知到來自鯊魚的危險后,它打開了發(fā)光器官,同時張開身上的薄膜和觸手,并將自己包裹起來。同時它還把發(fā)光器官逐漸縮小,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已經(jīng)逃遠的假象,當鯊魚靠近時,它放出發(fā)光的小點進一步迷惑鯊魚,并讓自身成功的逃了,這些出色的適應能力使吸血鬼烏賊在其他同期物種滅絕的情況下,一直生存到了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