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少子化 -簡介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xiàn)象。少子化代表著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于社會結構、經濟發(fā)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于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語源

    “少子化”原為日制漢語,由于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fā)展快速的國家之一,國家開發(fā)程度較高,社會轉型進入工商業(yè)的現(xiàn)象不僅明顯而廣泛,已婚家庭與生育面對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時,常錯過生育的機會,并減退育兒的動機,也因此較早面臨少子化的問題,相關研究亦較為深廣,故后來逐漸遇到相同問題的中國大陸、臺灣等漢字通行區(qū),便直接引入此外來語作為指稱。

    日本近來流行“少子化”一詞,即“嬰兒出生減少,無法保持現(xiàn)有的人口數(shù)量”之意。近年來,“少子化”現(xiàn)象已經成為21世紀的社會病,困擾著日本政府和社會各階層。

    日本少子化的歷史可以推溯到1970年代中后期,正好也是日本經濟發(fā)展達到顛峰的時候。原當已婚的社會青年必須進入職場,過度競爭且過勞的工作環(huán)境,加上都市化社會的疏離與忙碌,城市物價偏高,養(yǎng)育成本暴增,可說對后進的社會青年與已婚夫婦產生骨牌效應。育兒不再受人歡迎,反而被認為是經濟的負擔,以及退出職場發(fā)展的表征。

    原因

    依社會發(fā)展經驗,少子化是高度開發(fā)國家才會面臨到的問題,而且來自心理及社會層面的影響遠大于生理層面。

    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

    1、透支未來的經濟政策

    2、就業(yè)機會外移

    3、晚婚及不婚率增加

    4、節(jié)育觀念普及(家庭計劃)

    5、貧富差距擴大、經濟成長趨緩、高失業(yè)率,因此育兒成本昂貴(特別是物價及房價上揚);造成更多人因為生活壓力導致生育意愿低落或不孕

    6、人生規(guī)劃以生活品質(如習慣單身生活)、人生目標與理念(如爭取奧運金牌)與享樂(如旅游)優(yōu)先,育兒觀念著重于教育品質(如升學主義、精英教養(yǎng)觀念)

    7、兩性關系無法順利建立與維持、性開放(如交不到固定可談及婚嫁的男女朋友,或不愿意與性關系曾經混亂者結婚(但這種人的比例大增),自然也就沒有婚配對象)

    8、對社會體制的不信任與藐視(如個人對于社會、家族施加于不婚當事人壓力的反抗)

    9、對民俗迷信的恐懼(這個原因在年輕世代的影響非常薄弱,但亦有之)

    10、媒體負面消息的影響(如虐童、攜子女自殺)

    11、痛苦的成長經驗:如升學壓力、校園霸凌、受到教師不當處罰及虐待的經驗

    13、大眾觀念錯誤,低估少子化帶來的傷害;期待外勞、移民及科技能解決問題,但實際上這三個都無法解決少子化帶來的問題

    14、輿論及政經當權者拒絕承認年輕人受到壓榨

    一些國家的人口控制雖然也能在一段時間內減少幼年人口,但近期內仍和高度開發(fā)國家自然發(fā)生的少子化有本質上的不同,如果在短期內解除管制,便可能恢復原先的生育速度。有遠見的規(guī)劃應為鼓勵合理生育(讓總和生育率接近2),而非單純減少生育率;如中國大陸的一胎化,如果長期強制干預并且對學生進行一胎化教育,勢必會使少子化提前到來,中國會面臨“未富先老”的困境。

    影響

    一、負面影響

    少子化意味未來人口的減少;許多社會的運作都依賴人方可推行,人口的減少將使各行業(yè)在營運上面臨淘汰或轉型。少子化的發(fā)生將會造成的影響,就短期而顯著的行業(yè)有:

    1、教育,如公私立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也會間接影響到補習班

    2、育嬰產業(yè),如嬰幼兒用品供應商,玩具業(yè)

    3、出版業(yè),以童書和兒童讀物的所受沖擊較重

    4、(乳)酪農業(yè),雖會面臨幼童市場的衰退,但仍可轉型入成人市場

    5、婦幼醫(yī)療業(yè),如小兒科,婦產科

    教育界受少子化嚴重而衍生的現(xiàn)象有:并班、減班、并校、廢校、超額教師、無教職師資(俗稱流浪教師)、代課普遍化、小班制盛行、親師關系緊繃、教師兼行政等。但還有一個潛在危機,就是因為師資頻繁調動,引發(fā)師生關系疏離、教學品質下降。畢竟教師意識到自己的前途不穩(wěn),教學就難以付出熱忱。學生也會因為關系的斷裂,課程的銜接適應問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育嬰與玩具產業(yè)勢必得轉型,例如兼營游戲軟件業(yè)、一般成衣批發(fā)、一般家具銷售、事務性文具經銷、廣齡性娛樂商品等。嬰幼兒用品實為專一的產業(yè),如不能即時開辟新的行銷領域,衰退的速度可能是最快的,盡管少子化前中期可以賺取愛子女心切家長的利基。

    少子化對出版業(yè)的沖擊程度不甚大,因為轉型容易,可改銷售更合乎大眾胃口的書籍。但以編輯國中小教科書、測驗卷、參考書、童書的出版社受到的損傷最大,時間延長后,對編輯青少年刊物的出版商也會產生影響。

    少子化對乳(酪)農業(yè)的沖擊是最微小的,奶粉、乳酪的需要幾乎是不間斷的,即使沒有兒童消費,許多人對牛奶的需要也甚為普及。流行的食品如面包、披薩(義式面餅)、西點都少不了牛乳制品,成人配方的機能性奶粉也十分符合大眾對營養(yǎng)的需要,除非人口嚴重負成長,否則不會有太大影響。

    小兒科與婦產科無疑是少子化風潮下的苦主輸家。出生率下降,孕婦少了,接生生意也就流失了利基;小兒科因為沒有孩童看診,經營危機會迅速浮現(xiàn)。目前在臺灣,婦產科必須轉型成整型外科、泌尿科,甚至驗尸法醫(yī),小兒科也必須轉型成家庭醫(yī)學科才能生存。

    少子化造成中期影響會擴及工商服務與軍人公務界。但影響未必反映在人數(shù),而是素質;由于過少的新進人口,單位在人才甄選上必須“照單全收”,同額錄取或從缺的可能性變大,素質也會因為參照母數(shù)偏低而漸降。若反映在國家考試,將無法選出堪用的公務人員、行政警察與專業(yè)技師。

    少子化的另一個中期影響將反映在政治決策上。由于民主社會是以選民為單位,選民老化,青年選票遽降,主張老人福利的候選人自然容易勝出。當中高齡福利政策的支出大增,就會排擠到兒童、少年、嬰幼兒的福利支出,使青年選民更不想生小孩,因為年輕人不想在沒有政府后盾的情境下生育。在稅收有限的國家,不但會發(fā)生世代性的惡質循環(huán),還會引爆政府財務危機,這是為了照顧老人“寅吃卯糧”的結果。若老年人個人財務狀況不佳,醫(yī)療開銷大卻又沒有后代,老人一過世就會出現(xiàn)呆帳,將連帶拖垮醫(yī)療財政。

    少子化的副作用是高齡化,這種高齡化由于造成老人照護對社會成本的支出太大,將造成嚴重的倫理危機,例如獨居老人死亡、棄養(yǎng)潮、非法執(zhí)行安樂死等??煞铕B(yǎng)老人的年輕人不但愈來愈少,這些年輕人的個人主義思想也愈來愈強烈,對傳統(tǒng)孝道將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對年輕人不愿承擔奉養(yǎng)義務,得在病痛與孤獨中走向人生終點。另外,現(xiàn)代人對死亡的觀念大改,傾向“尊嚴死亡”,在敢于尋求以死亡解決人生痛苦的思潮下,安樂死合法化遲早會成為事實,但在安樂死沒有合法化之前,非法執(zhí)行安樂死,不論是醫(yī)師主觀意識還是家屬暗中授意,將會逐漸使老人的生命失去法理與道義的保障。不過,以臺灣目前民情來說,安樂死暫時不會成為處理高齡化的“解藥”。

    中期少子化對教育是一場殘酷的考驗,特別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是以6歲足齡學童開始,少了人就無以維系,也不是移民可以替代的,因此必定會爆發(fā)國小廢校潮。臺南縣總爺國小、臺北縣漁光國小都是少子化進入前中期的犧牲者,即使開發(fā)大量特色,也得面對現(xiàn)實,甚至不排除產生“流浪校長”。在廢校的壓力下,被詬病甚久的能力分班將會在家長的壓力下死灰復燃,導致公私立學校之間的生源之爭,而且使極端偏重智育的教育更為扭曲。再則,廢校對于偏遠鄉(xiāng)鎮(zhèn)的村里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當?shù)氐纳鐣P系之維持都仰賴學校的空間與人氣,失去了學校的支援,有小孩的父母勢必只能將家庭遷徙到城市,社區(qū)只剩下老人,便會瀕臨瓦解。長期來說,所有勞動力都會因為人口減少而有程度不等的減退,尤其以人力需求強的工作受到勞力不足的影響最大。

    二、正面影響

    少子化并非一無是處,只是基于社會的唯發(fā)展主義的論述,少子化的缺點被嚴重夸大。大致來說,少子化的正面意義有:

    1、環(huán)境負擔降低:由于現(xiàn)代人的生活過度依賴科技,造成了污染與環(huán)境的損害;人口減少將使消耗減少,污染的制造降低,自然保育地將有可能恢復釋出。

    2、糧食緊張解除:過剩的人口將消費過多的糧食,勢必得與大自然爭奪所剩不多的可耕土地,以確保糧食安全。少子化則可以舒緩這種緊張情勢,不需要生產超出環(huán)境負擔的農林漁牧產物,便能養(yǎng)活人群,也就不需要因為飲食而造成環(huán)境的傷害。

    3、社會沖突減少:當都市的人口過多,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摩擦、倫理問題會成為十分尖銳的社會問題,而且資源分食與教育失衡的結果,失業(yè)、兇殺、掠奪、性犯罪會層出不窮,將嚴重侵蝕社會的穩(wěn)定。少子化將能有解決未來人類的社會性問題。

    4、資源分配充裕:減少了人口的分食效應,資源便能平均給所有人享用,不論是教育、就業(yè)機會、實體資源,都能更為以優(yōu)質的型態(tài)普及于大眾,降低階級落差。

    5、房地價格合理化:需求與投機過度的房地產價格,源自于人口過剩,過多的人口都有居住的需求,房地價格便會畸形地暴漲,引發(fā)社會動蕩。少子化長期來看,使房地需求減少,對于想居住于自有屋的人而言,便不用背負沉重的房屋貸款,就能實現(xiàn)居住于自有屋的理想。

    6、教育趨向優(yōu)質:少子化使學生少,教師的責任就相對加重,必須將每個學生的程度都能提升,也更需要努力地提升教育水平。舊有的低成本照本宣科與紙筆測驗,將不符合時代需要,應當設計更活潑、符合全人發(fā)展的課程,才能啟發(fā)學生。

    7、減少未來老人照護成本:少子化意味未來50~70年后,未來的老人已經不需要投入天文數(shù)字的資源來照護,可以將更多的設備與資源、金錢,改善其他方面的醫(yī)療技術。

    中國

    在中國,有關人口問題的新聞報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老齡化”這個詞,相比之下,“少子化”這個詞較少出現(xiàn),甚至,有關計劃生育的新聞仍在強調“要繼續(xù)穩(wěn)定低生育水平”。然而,從最近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中可以看出,少子化問題比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顯示: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占16.60%;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