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巨蜥 -物種信息
同物異名: Stellio salvator Laurenti, 1768,
中文俗名: 五爪金龍 四腳蛇 大四腳蛇 鱗蟲 巨晰
拉丁文種名: salvator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aurenti, 1768)
蜥蜴亞目(Sauria)巨蜥科(Varanidae)爬蟲類,僅存巨蜥屬(Varanus)一屬,約30種。頭、頸和尾部均較長,身體笨重,四肢發(fā)達。產(chǎn)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最小的體長為20公分(8吋);有幾種則體大而長,如科莫多巨蜥(V. komodoensis),體長達3公尺(10呎);圓鼻巨蜥(V. salvator)體長達2.7公尺,產(chǎn)於東南亞;巨蜥(V. giganteus)體長達2.4公尺,產(chǎn)於澳大利亞中部。所謂無耳巨蜥(Lanthanotus borneensis)為稀有種類,產(chǎn)於婆羅洲,為擬毒蜥科(Lanthanotidae)僅有的一種,體長4公尺(16呎)。
形態(tài)特征
巨蜥體長一般為60—90厘米,最大的可達2—3米,體重一般20—30千克,尾長70—100厘米,最長的可達150厘
米,通常約占身體長度的五分之三。它是是我國蜥蜴類中體形最大的種類,也是世界上較大的蜥蜴類之一。頭部窄而長,吻部也較長,鼻孔近吻端,舌較長,前端分叉,可縮入舌鞘內。全身都有布滿了較小而突起的圓粒狀鱗,成體背面鱗片黑色,部分鱗片雜有淡黃色斑,腹面淡黃或灰白色,散有少數(shù)黑點,鱗片為長方形,呈橫排。幼體背面黑色,腹面黃白色,兩側有黑白相間的環(huán)紋。耳孔與眼徑一樣大;舌較長,前端分叉較深,可縮入舌鞘內。四肢粗壯,指(趾)上具有銳利的爪。尾側扁如帶狀,很像一把長劍,尾背鱗片排成二行矮嵴,不象其他蜥蜴那樣容易折斷。有肛門前窩一對。尾部則為黑黃相間的環(huán)紋,同時黑色環(huán)紋上常有小黃斑;四肢強壯,趾上有銳爪;其背面有小黃斑,故稱“五爪金龍”。
分布及習性
巨蜥分布于中國的廣西、廣東、云南的南部、海南等地,大部分為野生。國外分布于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等地。
它以陸地生活為主,喜歡棲息于山區(qū)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庫等地。晝夜均外出活動,但以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雖然身軀較大,但行動卻很靈活,不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樹。以魚、蛙、蝦、鼠和其他爬行動物等為食,也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偶爾也吃動物尸體,還時常爬到村莊里偷食家禽。雌性于6—7月的雨季產(chǎn)卵于岸邊洞穴或樹洞中,每窩產(chǎn)卵15—30枚,卵的大小為70×40毫米。孵化期為40—60天。巨蜥的一般壽命可達150年左右。
巨蜥性好斗,較兇猛,遇到危險時,常以強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對方。巨蜥在遇到敵害時有許多不同的表現(xiàn),如立刻爬到樹上,用爪子抓樹,發(fā)出噪聲威嚇對方;一邊鼓起脖子,使身體變的粗壯,一邊發(fā)出嘶嘶的聲音,吐出長長的舌頭,恐嚇對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噴射出來引誘對方,自己乘機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與對方進行搏斗。通常將身體向后,面對敵人,擺出一副格斗的架勢,用尖銳的牙和爪進行攻擊,在相持一段時間后,就慢慢地靠近對方,把身體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長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鋼鞭一樣向對方抽打過去,使其驚慌失措而狼狽逃竄,甚至喪身于巨蜥的尾下。如果對方過于強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長時間,所以在云南西雙版納,當?shù)氐拇鲎逋冀兴八蝌弧薄?/p>
繁殖
雌性于6—7月的雨季產(chǎn)卵于岸邊洞穴或樹洞中,每窩產(chǎn)卵15—30枚,卵的大小為70×40毫米。孵化期為40—60天。
現(xiàn)狀
因巨蜥原有數(shù)量不多,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導致當?shù)厝罕妼ζ潆S意捕捉,使原本數(shù)量較少的巨蜥已到滅絕邊緣。1989年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定為I級保護動物,同時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目前,在中國不僅建立了巨蜥保護區(qū),同時還鼓勵人工飼養(yǎng)繁殖,以此來拯救數(shù)目稀少的巨蜥。
瀕危等級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I
生效年代:1997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極危
生效年代:1996
瀕危因素
因為貿易被捕獵:兩廣一帶農(nóng)民隨意捕捉,內銷或出口盈利。倒賣野生動物有利可圖,可使投機者一本萬利,巨蜥自然逃脫不了他們瘋狂地追殺。當?shù)鼐用窈屯獾亓鲃尤丝诘拇罅坑咳耄觿【掾岬臏缃^。
種內生物學特點:云南巨蜥的分布區(qū)都僅限于我國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等熱帶地區(qū),而且大多數(shù)是邊境地區(qū)。尤其Varanussalvator僅僅在西雙版納和隴川邊境一帶,且國內的其他地方都未發(fā)現(xiàn),國外分布也明。
相關報道
巨蜥身藏676條蟲
(2003-05-28)據(jù)《揚子晚報》報道被譽為“山珍”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巨蜥(別名“五爪金龍”)常被作為佳品偷偷宴客,而據(jù)專家披露,巨蜥身上至少藏有4種寄生蟲,其中一條接受檢驗的巨蜥體內竟藏有676個蟲體!
巨蜥感染的外寄生蟲是硬蜱,內寄生蟲有線蟲兩種,絳蟲和絲蟲各一種。統(tǒng)計顯示,巨蜥體表硬蜱感染率為88.9%,內寄生蟲感染率為100%。另外,研究員在隨機抽檢的36條巨蜥活體中也發(fā)現(xiàn)其硬蜱的感染率高達97%。
“我們日常接觸比較多的蛇、龜鱉、鱷魚、巨蜥等都屬于爬行動物,特別是蛇的身上早被證實有多種寄生蟲?!毖芯咳藛T說。
巨蜥爬入居民家中被捕獲
(2008年07月15日03:12 新華報業(yè)網(wǎng)—揚子晚報)日前,常州溧陽發(fā)現(xiàn)一只長約1.5米的野生巨蜥,據(jù)了解,這是巨蜥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首次在溧陽出現(xiàn),因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記者昨從省和常州當?shù)匾吧鷦游锊块T獲悉,目前這只野生巨蜥暫時被安置到常州淹城野生動物園動物救護中心,由專業(yè)人員進行飼養(yǎng)照料、妥善保護。是否放歸大自然,尚需進一步研究。
溧陽市林業(yè)站工作人員王雪峰告訴記者,7月6日晚,這位不速之客來到天目湖鎮(zhèn)平橋村戴西組,并從窗戶爬進了一戶居民家中,后被居民捕獲。只見它嘴尖牙利,身材龐大,居民不知為何物。后由天目湖鎮(zhèn)綜合農(nóng)業(yè)服務站上報到溧陽林業(yè)站?!拔覀兘拥綀蟾婧罅⒓磁蓪H藢λM行了保護,并經(jīng)初步鑒定,確認該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巨蜥?!蓖跹┓逭f。
常州市林業(yè)站有關人士說,巨蜥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和云南的南部,大部分為野生。從現(xiàn)有資料看,我省目前還沒有生產(chǎn)巨蜥的記錄。初步判斷,這次發(fā)現(xiàn)的巨蜥可能從一些展覽場所逃跑出來的,或者是在運輸途中籠子沒有關好逃跑出來的。
我省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指出,巨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shù)量在逐年減少。由于常州不是巨蜥的適生地,為妥善保護好巨蜥,接到常州市報告后,省林業(yè)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研究決定,暫時將巨蜥移交常州市淹城野生動物園動物救護中心妥善保護。據(jù)了解,巨蜥在上周已入住該動物救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