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姓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luán xìng

    姓氏源流

    欒(Luán 欒)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為姓氏的。西周的時(shí)候,州文王的兒子唐叔虞被封在晉,建立晉國(guó),他的后代有靖侯。晉靖侯的孫子名賓,被封于欒邑(今天的河北省欒城一帶),世稱欒賓。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為姓氏,稱欒氏。世代為晉國(guó)卿士,逐漸成為欒姓望族。

    2、春秋的時(shí)候,晉國(guó)大夫欒書的后代。

    3、出自姜姓,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為姓氏的。西周的時(shí)候,姜子牙被封于齊,建立齊國(guó)。春秋時(shí),齊惠公的兒子名堅(jiān),字子欒,他的子孫用他的名字的“欒”作為姓氏,成為欒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

    得姓始祖:孫賓。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采于欒邑而得姓。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省離石縣。據(jù)根據(jù)《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后代,春秋時(shí)期晉國(guó)的靖侯孫賓食采于欒邑,后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于西河郡。根據(jù)《萬姓統(tǒng)譜》的記載,春秋時(shí)期欒書的后代為晉國(guó)的公卿。而根據(jù)《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上的記載,春秋時(shí)期晉靖侯孫賓的食邑是趙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欒城,他的子孫以邑為氏,始有欒氏。故欒氏后人尊孫賓為欒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