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
qī xián
  • 拼 音:qī xián
  • 注 音:ㄑㄧ ㄒㄧㄢ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名士?!稌x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nèi)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nèi)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br>(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后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br>(3).佛教指調(diào)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度释踅?jīng)·序品》:“復(fù)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diào)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xí)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br>(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yīng)是沒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