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橙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shān chéng

    簡介

    山橙,為夾竹桃科植物山橙的果實。 攀援木質(zhì)藤本,長達10m。全株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柔毛外,其余均無毛;小枝褐色。

    原形態(tài)

    山橙,別名:冬榮子、屈頭雞、山大哥、猢猻果、猴子果、銅鑼錘、馬騮藤、馬騮橙藤、犸鎦果、檎那。小枝褐色。葉對生,葉柄長約8mm;葉片近革質(zhì),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9.5cm,寬1.8-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尖或圓形,葉面深綠色而有光澤。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蕾先端圓形或鈍;花萼裂片5,卵圓形,被微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筒長1-1.4cm,裂片5,基部稍狹,向一邊擴大而成鐮刀狀或斧形,具雙齒,向左覆蓋,裂片比花冠簡短或等長;副花冠成5裂片伸出花冠簡喉部之外,鐘狀或筒狀;雄蕊5,山橙著生于花冠筒中部。

     

    漿果圓球形,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種子多數(shù),犬齒狀或兩側(cè)扁平,干時棕褐色?;ㄆ?-11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植物形態(tài):山橙,又名:馬騮藤。

    高大木質(zhì)藤本,除花序稍被毛外,全部禿凈。

    葉對生,革質(zhì),卵形、矩圓形或略帶披針形,長5~8厘米,兩端均漸尖;葉柄長6~12毫米。

    花白色,芳香,為頂生聚傘花序;花柄短;萼長約3毫米,被微毛,裂片圓形,鈍頭,邊膜質(zhì);花冠管長10~12毫米,外被粉狀微毛,裂片長約為管的1/2或1/3,基部狹,上部向一邊擴大而成鐮狀,內(nèi)面或擴大的邊緣有2個不規(guī)則的齒;喉部鱗片長約2毫米,中部以下合生成一個5~10裂的杯狀體;雄蕊短,不超出花冠外;子房2室。

    漿果圓球形,直徑5~6厘米,熟時橙紅色。

    花期5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谷、攀援樹木或石壁上。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主治:行氣;消積;殺蟲。主胃氣痛;膈癥胸滿;小兒疳積;疝氣瘰疬;皮膚熱毒;濕癬疥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