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祀
sān sì
  • 拼 音:sān sì
  • 注 音:ㄙㄢ ㄙㄧ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古代春季三種祭禮的合稱,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shí)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漢 鄭玄 注:“三祀皆積柴實(shí)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bào)陽(yáng)也?!卑矗捍箪胗糜癫戊胗蒙鼛?,小祀用牲。見《周禮·春官·肆師》。 宋 蘇轍 《郊祀慶成》詩(shī):“盛禮彌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門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無(wú)后的眾鬼,合稱“三祀”?!抖Y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漢 蔡邕 《獨(dú)斷》:“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別名:曰族厲,曰門,曰行?!?br>(3).三年?!逗鬂h書·崔骃傳》:“乃稱疾而屢復(fù)兮,歷三祀而見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