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尖蜜拉 jiān mì lā
尖蜜拉(champedak),桑科木菠蘿屬植物,學(xué)名Artocarpuschampeden(Lour.)Spreng.(A.integre(Thunb.)Merr.),又名小木菠蘿。原產(chǎn)馬來西亞。稀有熱帶水果,果肉獨特可口,香味濃郁,外型和菠蘿蜜(木菠蘿)相似。果實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果皮有軟刺,一般每只重十多廳,大的重數(shù)十廳。尖蜜拉實生苗4~6年開花結(jié)果。
簡介
尖蜜拉(champedak),桑科木菠蘿屬植物,學(xué)名Artocarpus champeden (Lour.)Spreng.(A.integre (Thunb.)Merr.),又名小木菠蘿。稀有熱帶水果,果肉獨特可口,香味濃郁,外型和菠蘿蜜(木菠蘿)相似。
原產(chǎn)馬來西亞。中國海南和福建、 廣西、云南有少量栽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
植物目于1979年先后3次從馬來西亞和墨西哥引種尖蜜拉,栽培在果樹品種目內(nèi),長成大樹7株,生長結(jié)果良好。葉片和果實均酷似木菠蘿,其主要區(qū)別為小木菠蘿幼枝和嫩葉密被黃褐色剛毛,葉片較粗糙;果較木菠蘿小,重4-6kg;成年樹較木菠蘿矮小。植株耐寒性較木菠蘿差,溫度低于5℃則易遭寒害??捎梅N子或本砧嫁接繁殖,果實香味較木菠蘿濃,有點象榴蓮。果肉風(fēng)味較木菠蘿佳,種子也可煮熟后食用。是木菠蘿的優(yōu)良砧木。果實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 ,果皮有軟刺 ,一般每只重十多斤 ,大的重數(shù)十斤。果瓤中包著幾百個淡黃色的肉包 ,其味甜如蜜,果核心還可炒吃或煮吃,味似板栗 。尖蜜拉含有豐富的糖份、維生素、礦物質(zhì),每百克果肉能產(chǎn)98大卡路熱量。除鮮食外還可釀尖蜜拉、制尖蜜拉干、蜜餞等。 尖蜜拉樹形美觀, 經(jīng)冬不凋 ,是一種優(yōu)美的風(fēng)景樹。
生物學(xué)特性
外形特征
常綠喬木,有乳汁。葉厚革質(zhì),長7-15厘米,全緣,大而硬,綠色有光澤。葉柄長1-2.5厘米。花極多數(shù),單性,雌雄異株,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頂生或腋生,生在小枝的末端,棒狀,長5-8厘米,直徑2.5厘米,花被片2,雄蕊1。密密地生著許多很小的花朵(花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干上或粗枝上,橢圓形,花被管狀。也密生著很多雌花。尖蜜拉的花生長在樹干或粗枝上,這叫“莖花植物”。莖花植物是熱帶雨林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在多雨的熱帶地區(qū)才有莖花植物生長。尖蜜拉的果實是聚花果,也叫多花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jié)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因此,它的果實也很大(成熟時長25-60厘米,一般5、6公斤,重者可達20公斤)。外形有六角形瘤狀突起。2-3月開花,9-10月成熟。
主要植物學(xué)特征覆主要物候期
尖蜜拉為常綠喬術(shù),整株有乳狀汁液。株高6~9m ,枝下高0.6~1.2m ,冠幅為3.4~5.4m × 3.2~6.Om,枝型緊湊,枝葉茂密,樹冠圓錐形。樹形、果形和果實結(jié)構(gòu)均似菠蘿蜜,但葉色淡綠,新梢、葉和花梗都被有細(xì)的長4ram左右的褐色硬毛。葉互生,革質(zhì),全緣,葉背和葉脈通常有毛?;ㄐ蛲ǔ紊贁?shù)聚生,著生于主干枝或莖干上,一般每個花序上有1個聚合果,少數(shù)花序可結(jié)2~3個果。花序?;繜o肉質(zhì)環(huán)。聚臺果圓柱形,果皮表面有近四角形的瘤狀突起,突起底部綠色或亮黃綠色,尖端紅褐色或暗紅色。果心易剝離,取食時將果皮縱向切開至果心,然后拿住果柄拉出果心,有的果肉象一串果子一樣附著在果心上;有的果心脫離出來,果肉及種子冒在松開的花被內(nèi),食用方便?;ū话咨虻?,果肉或橙。成熟的果實味甜至濃香甜,有如榴蓮,果肉香甜而易消化。種子與菠蘿密的種子相近,圓形、腎形或柱形,可煮食或烤食。
尖蜜拉在1~2月有少量新梢抽生生長,3月抽生大量新梢,伸長生長形成大量新葉,伸長生長可一直延續(xù)到7月。5月在主枝和樹干上抽生的新芽形成花序,開花結(jié)果。結(jié)果時間較集中,約20d。8~9月果實成熟,持續(xù)約25d。1年抽生新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