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短頸龜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紅腹短頸龜hóng fù duǎn jǐng guī

    俗名別名 :圓澳龜、紅紋曲頸龜、紅腹側(cè)頸龜

    英 文 名 :Red-bellied short-necked turtle

    拉丁學(xué)名: Emydura subglobosa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拉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及附近南太平洋諸島的總稱)

    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產(chǎn)卵7至14枚卵,孵化期為42到49天。

    習(xí) 性 棲息于大型湖泊,河流。它們的筑巢行為和其他產(chǎn)于澳大拉西亞的龜類有很大的不同。那些龜早早地爬上陸地,逡巡于草叢之間達(dá)二周之久,直到它們找到合適的產(chǎn)卵地點。與之相比,紅腹短頸龜爬上陸地一到兩次——通常都在夜間或清晨——然后很快地挖一個淺巢,巢往往位于草叢之間,使卵難于被人發(fā)現(xiàn)。雌龜掩埋巢穴十分粗率,也不用腹甲壓緊土壤。龜巢通常都可以靠在筑巢過程中被挖出來而沒有填回去的泥土來發(fā)現(xiàn)。雌性蛇頸龜要花四小時來產(chǎn)卵,并掩埋巢穴直到它們滿意為止,而紅腹短頸龜從開始到結(jié)束大約只有一小時。與蛇頸龜相比,它們的巢穴一眼可知,而蛇頸龜?shù)某惭◣缀跏菬o法被人發(fā)現(xiàn)的,因為它們是如此地善于偽裝。

    體形特征 最大甲長25.5cm 背甲為中灰色到炭灰色,沒有花紋。腹甲,甲橋和甲緣的腹側(cè)有著顯著的亮灰色和珊瑚粉紅色的圖案,這些圖案在龜成年以后也不會褪卻。頭部是暗灰色的,眼睛后方長有黃色條紋,下頜的底部則有明亮的珊瑚紅色的圖案。雄龜比雌龜小,有一條較長的尾巴。成龜?shù)拇笮⊥ǔ2粫^8-9英寸,在圈養(yǎng)中很容易繁殖后代。

    食 性:幾乎吃任何食物

    護(hù) 理: 在室內(nèi),它們在75瓦的聚光燈的光照下,進(jìn)行日光浴,但自然的日光(未經(jīng)過玻璃的)對它們更好。如果沒有自然光照,就應(yīng)使用可懸掛于水箱上方的紫外燈管(用以提供廣譜光照)和白熾燈泡。并應(yīng)提供軟木樹皮,塑膠植物或其他形式的斜坡,以便龜能夠爬出水面,或作為夜間睡眠時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