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長蕊木蘭為木蘭科,長蕊木蘭屬雙子葉植物。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先端爭光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花純白色,芳香;花被片9-11,在中國,分布區(qū)位于西部偏干性北熱帶季雨林,雨林地帶及南亞熱帶季風綠闊葉溫涼濕潤以至潮濕地區(qū),對研究植物區(qū)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tǒng)有一定的美術價值。它的樹干通直,木材優(yōu)良,花純白,美觀芳香,為產區(qū)的稀珍造林樹種,亦可選作城鄉(xiāng)庭園綠化樹種。
基本資料
屬中文名:長蕊木蘭屬
屬拉丁名:Alcimandra
科別:Magnoliaceae 木蘭科
瀕危類別:瀕危
保護級別:2級
現狀:常遭砍伐,近年因森林破壞嚴重,適生環(huán)境大輻度縮減。加之天然更新能力極弱,瀕臨滅絕
分布省縣:云南廣南、西疇、金平、屏邊、文山、福貢、貢山、景東、瀾滄、永平、景洪、西藏墨脫
分布描述:錫金、不丹、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北部
氣候類型:溫涼濕潤以至潮濕
年降水量:1200-2000
土壤PH值:3.8-4.3(-5.5)
土壤類型:山地黃壤或黃棕壤
地形特征:山地上部東南坡或山脊上
生態(tài)特征:偏陽性樹種
群落特征:混交成林,林下有竹類,各種木質藤本和附生蘭科植物
伴生種:瓦山錐,桴絲錐
花期:5
果 期:9-10
科研價值:對研究植物區(qū)系及該科分類系統(tǒng)有學術價值
經濟價值:為產區(qū)珍稀的造林和庭園綠化樹種
保護措施:應健全機構,嚴禁砍伐,并采種育苗,營造人工林
繁殖方式:種子繁殖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60厘米;先端爭光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有光澤,側脈12-15對,末端纖細,與致密的網脈義錯而不明顯,中脈在背面被長柔毛或無毛;葉柄長1.5-2厘米,無托葉痕.花純白色,長5.5-6厘米,寬2-2.5厘米,無托葉痕?;儼咨?,芳香;花被片9-11,外輪換片長圓形,淺綠色,長5.5-6厘米,寬2-2.5厘米,內兩輪倒卵狀橢圓形,長約5.5厘米,寬2.5厘米;雄蕊約40枚,長約4厘米,花藥長約2.8厘米,內向開裂;雌蕊群圓柱形,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雌蕊群柄長約1厘米。聚合果長3.5-8厘米,內向開裂;雌蕊群圓柱形,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雌蕊群柄長約1厘米,扁圓形,直徑8-9毫米,有白色皮孔。
分布范圍
長蕊木蘭零星分布于云南東南部廣南、西疇、金平、屏邊、文山、貢山,西部和西南部景東、瀾滄、永平、景洪等縣海拔1200-2400米,及西藏墨脫海拔24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錫金、不丹、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在中國,分布區(qū)位于西部偏干性北熱帶季雨林,雨林地帶及南亞熱帶季風綠闊葉溫涼濕潤以至潮濕,年平均溫15-17℃。極端最柢氣溫可達-3℃或更低,極端最高溫15--17℃,旱季多霧;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偏陽性繹種種,生于山地上部東南坡或山脊上,為原幼樹喜光性逐漸增強,需要在全光照下生長。土壤為酸pH值3.8-4.3(-5.5),枯枝落葉層厚達10-20厘米,有機質含量含量豐富,高達20%以上,。常與殼斗科、山荼科、樟科、杜鵑花平及木蘭其它種類等滋交成林、林下有時有類,各種木質藤本和附生蘭平植物。在汗東南中山上部,常見于瓦山錐.、構絲錐林中,林內潮濕陰暗,附生苔蘚特別發(fā)達。自然更新能力差,幼樹、幼苗極少?;ㄆ?月,果期9-10月。
繁殖栽培
在聚合果成熟,種子尚未脫落前,進行采種,采回果實稍曬干或晾干使蓉皮開理解,取出種子,將紅色外種皮除去,隨即播在沙質土或腐殖土中,種子發(fā)芽溫度要求15-25℃。苗期需要遮蔭。
應用
長蕊木蘭為木蘭科的單種屬植物,它的形態(tài)特征介于原始的頂生花木蘭亞族與進化的腋生花含笑亞族之間。對研究植物區(qū)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tǒng)有一定的美術價值。它的樹干通直,木材優(yōu)良,花純白,美觀芳香,為產區(qū)的稀珍造林樹種,亦可選作城鄉(xiāng)庭園綠化樹種。
木蘭科
木蘭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之一,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及起源的寶貴材料,歷來為國內外學者所矚目。木蘭科植物樹干通直,許多種類材質優(yōu)良,為重要的用材樹種;其花朵碩大、艷麗多姿、芳香襲人,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深受歡迎的芳香性園林綠化樹種,又是香料的原料植物;有些種類如紫玉蘭、厚樸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重要的傳統(tǒng)中藥;多數木蘭科植物為高大喬木,與其他科的喬木構成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上層優(yōu)勢樹種,對維持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
由于熱帶、亞熱帶森林受到嚴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木蘭科植物資源遭到過度利用以及自然繁殖能力嚴重衰退等原因,致使木蘭科許多種類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在我國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木蘭科植物就有39種,是被子植物中受嚴重威脅種類最多的科之一,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因此,保護木蘭科種質資源,搶救其珍稀瀕危種類,大力開展木蘭科植物的快速繁殖、開發(fā)利用和多學科的研究,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恢復已退化的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都具有重要意義。1981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率先開展了中國木蘭科植物及其珍稀瀕危種類的引種繁殖研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木蘭園,共遷地保存木蘭科植物11屬、150多種。2003年還得到了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的大力資助,開展木蘭科新優(yōu)綠化樹種的選育和產業(yè)化繁育技術集成示范研究(項目編號2003C201032和2003C13G0101),在木蘭科優(yōu)良樹種篩選和園藝新品種選育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篩選并繁殖了近100種樹形優(yōu)美、花色艷麗、有較大推廣價值的園林綠化樹種,并推廣應用至全國13個省區(qū)、40多個縣市及日本、美國等國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郵票
概述
T111 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
發(fā)行日期:1986-9-23
發(fā)行總量:774
整套枚數:1 套 3 枚
制作材質:影寫版
面值金額:0.86 元
設計作者:趙秀煥
制作出品:北京郵票廠
詳細介紹:郵票規(guī)格:40×30mm
整張枚數:50(5×10)
齒孔度數:11×11.5
郵票圖案:(1)圓葉玉蘭(2)巴東木蓮(3)長蕊木蘭
背景知識
木蘭科是被子植物中比較原始的科,對研究植物分類系統(tǒng)非常重要。木蘭為著名的觀賞植物,其果實可以入藥,它優(yōu)美的花型、豐富的色彩、芬芳的花味和碩大的花朵,早已馳名世界,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庭園綠化樹種。木蘭科植物中有幾種珍稀品種,僅分布在中國的四川、廣西、云南、貴州、湖北、湖南等省,為中國所特有。由于這些品種數量稀少,又具有優(yōu)良木材、制作香料和藥用等多種效益,因此,在原始森林中,它們首先遭受濫伐破壞,多數種類已經罕稀瀕危,有些種類已經滅絕,被公認為世界珍稀瀕危植物。1986年9月23日,為了宣傳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fā)行一套《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特種郵票,全套3枚。
T•111•(3-1)圖案描繪了木蘭科植物圓葉玉蘭的形象。圓葉玉蘭的花呈純白色,盤狀,直徑為8厘米~12厘米,芳香。長花梗自然下垂,微風吹動,飄逸多姿,宛如天女凌空散花,極為美麗。圓葉玉蘭分布地區(qū)狹小,僅見于四川汶州縣和蘆山縣海拔2000米~2600米的樹林中。
T•111•(3-2)圖案是木蘭科植物巴東木蓮的形象。巴東木蓮花呈白色,芳香,直徑為8厘米~11厘米。枝繁葉茂,樹型優(yōu)美,是理想的風景綠化樹種。它的產區(qū)狹窄,是木蘭科中分布最北的樹種?,F間斷分布于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及四川南部海拔1
000米~1500米的山林中。巴東木蓮是保持當地森林生態(tài)平衡的優(yōu)勢樹種。木材紋理直,容易施工,可供建筑、家具、樂器細木之用。
T•111•(3-3)圖案描繪了木蘭科植物“長蕊木蘭”形象。長蕊木蘭產于中國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海拔1800米~2700米的山林中,是產區(qū)城鄉(xiāng)庭園綠化樹種。長蕊木蘭最初發(fā)現于喜馬拉雅山南坡,現星散分布于中國西南部、不丹、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緬甸北部及越南北部。花潔白,芳香,直徑為10厘米~12厘米。樹干通直,木材優(yōu)良,也是產區(qū)造林樹種。
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
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距西疇縣城17公里,有公路直達,該保護區(qū)以保護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和長蕊木蘭、香木蓮、伯樂樹、華蓋木等多種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總面積1893公頃,屬于國營坪寨林場范圍。保護區(qū)地勢沿山脊起伏變化不大,相對高差較小。從西部小橋溝經法斗到東部南昌,山脊上分布著郁郁蔥蔥的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qū)的森林主要為季風常綠闊葉林,分布海拔1350-1780米的范圍內。林內樹種復雜,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等樹種為主。據統(tǒng)計,高等植物有105科、189屬、340種。
小橋溝自然保護區(qū)堪稱是古老植物的家鄉(xiāng)。近年來多次發(fā)現木蘭科的古老珍稀植物種類。在第三紀時,這里是茂密的熱帶森林,又未經第四紀冰川侵襲。因此,殘存第三紀的古老植物甚多,尤以木蘭科植物最豐富。如長蕊木蘭、林葉木蘭、香木蓮、大葉木蓮、華蓋木等。均為中國珍稀植物,是云南特有種,以及香果樹、云南穗花杉、伯樂樹、毛枝五針松、木瓜紅、香水月季、香籽含笑、云南擬單性木蘭、馬蹄參、原始蓮座蕨和中國特有的馬尾樹等國家保護植物。珍稀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獐子、斑羚、白鷴、貓頭鷹等。
木蘭詩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花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zhàn)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