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本詞條為同名詞條,詞條內容包括40集電視連續(xù)劇《大境門》和中國萬里長城中四大關口之一位于張家口市區(qū)北端的大境門。
電視劇大境門
40集電視連續(xù)劇《大境門》以張家口作為我國對外貿(mào)易“陸路商埠”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民國初年張家口巨商王瑞昌在張庫大道(起于張家口,終于庫倫,即今烏蘭巴托)上的經(jīng)商奮斗的故事,再現(xiàn)了動蕩時局下的這條中國北方唯一的進出口貿(mào)易陸路通道的興衰……該電視劇于2009年播出,為建國60周年獻禮。
基本資料
劇名:大境門
又名:虎穴滅匪記
劇集:40集
導演:宋業(yè)明
攝影師:沈燕林
美術設計:馬躍千
武術指導:王德功
顧問:徐光明
主要演員:
劉 鈞 飾 王瑞昌
王 挺 飾 馬 戎
趙 芮 飾 孫承霞
徐光明 飾 楊柏雷
于月仙 飾 十三響
解昕怡 飾 杏 花
陳天陸 飾 李望達
一 真 飾 巴特爾
孫繼堂 飾 孫大成
徐小剛 飾 孫承貴
孫承政 飾 孫大沖
由立平 飾 劉邦守
高志強 飾 孫承彪
劇情介紹
電視劇《大境門》以張家口作為我國對外貿(mào)易“陸路商埠”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民國初年張家口巨商王瑞昌在張庫大道(起于張家口,終于庫倫,即今烏蘭巴托)上的經(jīng)商奮斗的故事,再現(xiàn)了動蕩時局下的這條中國北方唯一的進出口貿(mào)易陸路通道的興衰……
這部以講訴民國時代張家口巨商王瑞昌為修建張庫大道歷盡艱辛、自強不息的傳奇故事為背景的年代大劇,相信將以廣闊的人文歷史畫卷,曲折的情節(jié),鮮活的人物掀起年末收視狂潮。
作為整劇的中心,王瑞昌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這個白手起家,最后統(tǒng)領整個北方進出口貿(mào)易的傳奇商人,他有著率真誠實的本性,他對人寬大包容,他遇事沉著冷靜。他是個懂得運籌帷幄的商人,卻也是個有著儒雅風范的學者。他對整個絲綢之路的貢獻,絲毫不遜色于《喬家大院》中喬致庸對于整個中國金融業(yè)的影響。
分集劇情
第1集
一支滿載貨物的馬隊,突遭“響馬”打劫,貨物盡失,貨主被殺,鏢師孫承彪和馬戎只救起貨主的外甥王瑞昌。孫承彪、馬戎帶著王瑞昌回到孫家鏢局,鏢局掌門孫大沖按照江湖規(guī)矩堅持賠鏢,四處籌集銀兩。
孫大沖之女孫承霞和二師兄馬戎相互愛慕,因為馬戎的品行不端,孫大沖一直反對。因為和馬戎夜晚幽會被孫大沖發(fā)現(xiàn),孫承霞以為王瑞昌告密,產(chǎn)生誤解。
一天,鏢局徒弟面魚子探得消息,鏢本在龍云客棧找到,孫大沖命徒弟第二天帶著王瑞昌去驗貨。
第2集
孫承彪帶著王瑞昌到龍云客棧證實了貨就是丟失的鏢本,龍云客棧常掌柜剛說出貨是郭槐送來代賣的,便被孫家鏢局獨門的佛指鏢射死,孫承彪在墻上發(fā)現(xiàn)了師弟周一龍,誤認為常掌柜是被周所殺,將周帶回鏢局。
孫大沖為防止馬戎暗算周一龍將其逐出師門,馬戎唯恐行為暴露,深夜?jié)撊雽O承霞閨房要帶孫承霞私奔,王瑞昌發(fā)現(xiàn)了馬戎遺失在孫承霞門外的玉佩,玉佩乃是王瑞昌舅舅的隨身物品。孫大沖帶領眾人圍住院子捉拿馬戎,孫承霞將馬戎放走,害怕被父親責罵,孫承霞躲進王瑞昌房間,孫大沖找來詢問王瑞昌,發(fā)現(xiàn)孫承霞,孫大沖怒氣沖天,把孫承霞關進柴房。
第二天,孫大沖率領眾弟子到郭家鏢局興師問罪,由于常掌柜已被人所殺,死無對證,兩家鏢局要按江湖規(guī)矩辦事,進行“過三招!”
第3集
“過三招”進行到關鍵的時刻,突然出現(xiàn)的周一龍舍去自己的一條胳膊,取得了勝利。
孫大沖堅持要將郭家賠的、鏢本賣的、自家賠的共計三包大洋交給王瑞昌,王瑞昌執(zhí)意不要,偷偷離開了孫家鏢局。馬戎等候在半路欲殺王瑞昌,關鍵時刻孫承彪和二不愣的出現(xiàn)救了王瑞昌,馬戎落荒而逃。
孫承霞的病越來越重,醫(yī)生看了也覺得沒救,孫承彪建議能否借著周一龍的婚事一起讓孫承霞也嫁個男人沖沖喜,王瑞昌自薦娶孫承霞為妻。
第4集
婚禮的當天,奇跡出現(xiàn)了,孫承霞醒了過來。因為經(jīng)商而被孫大沖逐出家譜的三弟孫大成前來賀喜,卻被拒之門外,王瑞昌出來打了圓場。
一天,王瑞昌來到蔚縣縣城看望孫大成,孫大成之子孫承貴借機帶王瑞昌上街鬼混,結識了十三響。
第5集
皮行的生意又重新喚起了王瑞昌經(jīng)商的念頭,堅持要去皮行當伙計。孫大沖雖然有萬般不悅,但也還是讓周一龍夫妻跟著王瑞昌夫妻一起去,互相能有個照應。在皮行的日子里,孫承霞慢慢接受了王瑞昌。
孫大成之子孫承貴和戲子十三響混到了一起,好吃懶做,吃喝嫖賭無所不為,他對王瑞昌的到來極為不滿,王瑞昌進退兩難之際,決定去皮坊當學徒。孫承彪在街上發(fā)現(xiàn)了練武賣藝的周一龍,找到皮坊,看到王瑞昌艱難的處境,十分不理解,氣沖沖趕去皮行
第6集
孫承彪決意帶快生孩子的孫承霞和周一龍夫婦回鏢局生活,王瑞昌無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彪帶眾人離開。
過年了,王瑞昌執(zhí)意要留在皮坊不回鏢局,他的倔強也感動了皮坊的張皮匠,張也終于答應收昌為徒。經(jīng)過努力,不到兩年的時間,王瑞昌終于出徒了,見到了已經(jīng)一歲多的兒子王孝武。
王瑞昌到張家口幫成記皮坊進皮子,繁榮的張家口深深吸引了王瑞昌,孫承霞因擔心王瑞昌出事,在周一龍和孫大成的陪同下帶著孩子來找王瑞昌,不料被土匪盯上,孫承霞一行被土匪抓到山上,頭領正是馬戎。
第7集
馬戎編出瞎話騙孫承霞跟他一起遠走高飛,孫承霞不肯,馬戎抓住孩子要摔,被得以逃脫的周一龍發(fā)鏢射中,孫承霞在離開之際給馬戎留下了解藥。
孫承霞一行在張家口街頭找到了正在談生意的王瑞昌,由于誠信,王瑞昌低價買到了上好的皮子。第一次嘗到了甜頭的王瑞昌想要將生意做到張家口,向孫大沖借回丟鏢時所賠的大洋,孫承貴頓生貪婪之心。
馬戎用了解藥沒有了生命的危險,孫承貴找十三響幽會,讓養(yǎng)女杏花照看他們不滿一歲的孩子孫靜淑,王瑞昌路過街邊發(fā)現(xiàn)杏花,為可憐的杏花買了兩雙鞋。
張家口成記皮行分店在興隆客棧掌柜劉邦守的幫助下順利開張。
第8集
由于世榮府楊伯雷暗中作梗,王瑞昌生意冷清,在別人的授意下去世榮府“拜碼頭”。世榮府惡犬傷人,瑞昌失手打死了世榮府楊伯雷的愛犬,恒泰永商號少掌柜楊伯雷是一個欺行霸市、無惡不作之人,看見愛犬被瑞昌所殺,立即將瑞昌捆綁起來準備殺了喂狗,幸好得知孫大沖救過楊伯雷之父的命,王瑞昌才免遭殺害。在楊伯雷的威逼利誘下,王瑞昌仍是不賣自己的商鋪,于是楊伯雷將王瑞昌送入大牢,等昌湊足300大洋的賠狗錢才可出獄。
孫承霞等人四處籌錢,孫大成也將皮坊賣掉,孫大沖帶病親自出面找到楊伯雷的父親才了結此事。但王瑞昌出牢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是有人先行交了300塊大洋瑞昌才先于孫大沖出面之前出獄。
第9集
王瑞昌打聽到原來是“德盛隆”少掌柜李望達出錢救自己出獄,上門拜謝。李旺達建議王瑞昌退出張家口,王在權衡利弊后決定回蔚縣,但決意不把鋪子賣給楊伯雷,迫于楊的勢力,也沒人敢買鋪子。一次免費為兩個客人提供談生意場地的事情讓王瑞昌想到了一條路,王將皮行改成皮毛棧,打出‘白吃白住’的牌子吸引買賣經(jīng)商的客人,靠給客人間牽線搭橋,自己從中抽取提成。由于自己的誠信,生意頓時紅火起來,劉邦守見自己的生意被搶,找了幾個流氓來找碴,被王瑞昌識破。瑞昌反讓流氓砸了劉邦守的客棧。楊伯雷借機找官府來毛皮棧找事。
第10集
李望達的及時出現(xiàn)為王瑞昌解了圍,隨后李和王兩人義結金蘭。
幾年后,原來的成記皮行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更大的成元昌皮莊,王瑞昌不計前嫌,收留了落魄的劉邦守,王瑞昌不安于現(xiàn)狀,想做大買賣,在與家人和李望達商議后決定走庫倫。于是,王瑞昌帶著趙老倌父子跟著李望達的駝隊開始了第一次的庫倫之行。
馬戎跟著陳鏢師壓鏢經(jīng)過樺皮嶺,碰上女魔頭燕子黑,并且擊敗了她,桿子首領“壩頭狼”五爺臨死之際將馬戎任命為樺皮嶺大當家,并把燕子黑許配給馬戎。
第11集
李望達駝隊領房李老庫看不起王瑞昌小本生意,于是李老庫拼命帶著駝隊走,把王瑞昌他們甩在了后面。
李老庫半路遇上了桿子,幸好王瑞昌等人及時趕到,才解救了李老庫等人的命。
王瑞昌大女兒孝婉高燒不退,幸得李望達尋得好醫(yī)生治愈,孫大沖等人得知馬戎還活著便告知孫承霞,但只有孫承霞知道原因。
王瑞昌駝隊中的一頭駱駝誤食斷腸草而死,趙老倌和兒子趙慶生無比內疚,按規(guī)矩,只能舍棄貨物,否則全駝隊都要受牽連,無奈之下王瑞昌只得舍棄貨物,背著空馱架行走。王瑞昌的所為都被李老庫看在眼里,打動了李老庫的心,李終于接受了王瑞昌,答應把所知道的東西教給王。隨后,王瑞昌遇到了多年的好友巴特爾。
第12集
駝隊受到了巴特爾一家熱情的款待,王瑞昌也從巴特爾家借到了馬車,拉回已經(jīng)拋棄的貨物,駝隊重新上路。
馬戎偷偷潛入王瑞昌的家,強暴了孫承霞,并把周一龍抓上山,引孫大沖出面。
王瑞昌一行終于到達庫倫。
第13集
孫大沖帶領眾徒弟上樺皮嶺與馬戎作了斷,終因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幸好郭家鏢局前來助陣,才挽回敗局,馬戎腿部中鏢,逃走,孫大沖小腹中鏢,無藥可治,終于撒手人寰,臨死前與孫大成的怨恨也一筆勾銷,被救回的周一龍也因傷勢過重,最終死去。
在庫倫交易之后,王瑞昌滿載而歸,歸途中一頭懷了孕的母駱駝耽誤了行程,幸好巴特爾一家有先見之明,又助了王瑞昌一臂之力,使王瑞昌一行勝利回到張家口。
孫承霞被強暴后懷上了馬戎的孽種,面對王瑞昌的歸來百感交集,被強暴之事始終瞞著王瑞昌。孫承貴面對王瑞昌帶回的白花花的大洋,心生貪念。
第14集
孫承貴偷偷將掙回來的大洋換成了鉛塊,孫大成一氣之下半身不遂,孫承貴趁機竊得成記皮行掌柜之位,周一龍之妻肖素貞帶著兒子周璽寶到張家口一家洋人的家里去做老媽子,王瑞昌和孫承霞為女兒孝婉和璽寶定下娃娃親。
孫承霞猶豫后還是決定產(chǎn)下和馬戎所生的孩子,王瑞昌取名孝鑫,孫承霞看到王瑞昌對孩子的喜愛,內心愈加不安。孫承貴欲糟蹋杏花,杏花深夜找到王瑞昌,王瑞昌覺得可憐于是收留了杏花。
第15集
孫承霞稍有不快,由于錢財全被孫承貴霸占,王瑞昌對再次走庫倫顯得很無奈。
孫承霞越來越害怕面對王瑞昌,提出回娘家住一段時間,王瑞昌誤認為是因為杏花,杏花也以為是自己的原因離開了王瑞昌家。從庫倫回來的楊伯雷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將其抓回府內欲強暴,杏花誤打誤撞逃出了世榮府,被王瑞昌藏到了李望達的懋德府。李望達發(fā)現(xiàn)了杏花唱戲的潛質,將杏花引薦到閃家班活金枝的門下。
第16集
杏花的唱腔大有長進,一次偶然的機會被閃家班閃二爺安排頂替活金枝出場,突然到來的楊伯雷使得臺上的杏花亂了手腳,楊伯雷故意找茬與李望達、王瑞昌大打出手,杏花也被抓走。
王瑞昌深夜闖世榮府救杏花被楊伯雷抓住,李望達帶著總督色爾墩布及時趕到,色爾墩布徇私枉法,王瑞昌只得將大成貨棧抵給楊伯雷。
杏花為報恩,要嫁給王瑞昌,被王拒絕。在活金枝、王瑞昌等人的勸說下,杏花堅定了信心,留在閃家班繼續(xù)唱,成了臺柱子。
第17集
十三響為盡快取得財產(chǎn)而將孫大成毒死,孫承彪要開棺驗尸,孫承貴打通官府,使此事不了了之。王瑞昌聽說孫承貴夫婦去了張家口,就連夜回到張家口。
孫承貴將皮莊、皮坊、貨棧全部賣掉,并把成元昌皮莊變賣給了楊伯雷,王瑞昌前去理論,被打致傷,一蹶不振。
十三響得知如今紅極一時的杏花紅就是自己當年的養(yǎng)女時,立即找上門來敲詐勒索。杏花一氣之下,將所有積蓄都給了十三響。
第18集
杏花悉心照料著王瑞昌,并勇敢地表達了對王瑞昌的愛。
十三響將孫承貴變賣家產(chǎn)的銀子悉數(shù)卷走并盤下張家口最大的妓院“迎春園”,廣交官宦巨商。
孫承霞擔心王瑞昌,帶著兒女來到張家口,王瑞昌把它和杏花的事告訴了孫承霞,承霞竟要王瑞昌把杏花取過門,王誤解了孫承霞的意思,離開了家。
孫承貴找到了開了妓院的十三響。
第19集
王瑞昌回到蔚縣,無顏面對他人,只得與路上撿到的一只狗——金子為伴,到一家窯場打工糊口。
十三響為安撫孫承貴,以養(yǎng)母的身份假意將杏花許配給他,孫承貴淫心再起,對杏花紅窮追不舍。為幫助王瑞昌籌錢,杏花答應嫁給孫承貴,但要求孫承貴將屬于王瑞昌的股份全額歸還,孫承貴滿口答應,偷走了十三響的錢和首飾。十三響吩咐伙計只要見到孫承貴就往死里打。
第20集
孫承霞將馬戎糟蹋自己的事情說給了杏花聽,彼此間消除了誤會,兩位女人決定一起留在王瑞昌的身邊。
王瑞昌也回到了張家口。
孫承貴找到杏花家胡攪蠻纏,王瑞昌發(fā)誓要東山再起。王瑞昌將從窯場要來的燒壞報廢的沙鍋拉到牧民部落,用智慧從牧民手里換回數(shù)十頭羊,又開始了自己的經(jīng)商之路。王瑞昌不顧孫承霞和杏花的反對,執(zhí)意在秋季走庫倫.
第21集
此時北上庫倫,注定送死,李望達回到張家口,得知消息,大驚失色,當即帶上李老庫騎馬追趕。
王瑞昌單人獨車,遭遇狼群襲擊,幸得馬隊相救才得以活命。繼續(xù)北行,又遭遇風雪,險些凍死,李望達和李老庫趕到,將王瑞昌帶到巴特爾家,人雖是活了下來,卻也凍掉了腳趾。李望達力勸王瑞昌返回張家口,王卻執(zhí)意繼續(xù)北上,無奈,李望達只得伴他一起前往。
楊伯雷得知王瑞昌與李望達北上庫倫的消息,決定找馬匪在路上結果了兩人的性命,馬匪不是別人,正是許久沒有了消息的馬戎。
第22集
王瑞昌等人勝利到達庫倫,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貨品賣出了高價,準備返程。
馬戎找到了孫承霞,孫承霞設計擺脫,承霞求哥哥孫承彪前去搭救王瑞昌。
王瑞昌等人返程途中遇到馬戎等人,幸得孫承彪、孫承霞及時趕到才保得性命,馬戎受傷逃走。
回到張家口,王瑞昌重操舊業(yè),趕制出上好的羊皮坎肩,由于懼怕楊伯雷,所有的商家都不敢收,王瑞昌設計將全部坎肩賣給天津的錢硯開,贏得開門紅。
第23集
由于坎肩很好賣,錢硯開從王瑞昌處又訂購了許多,楊伯雷讓錢硯開逼王瑞昌提前交貨,王瑞昌決定提前再走庫倫。杏花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孝嫻,王瑞昌雖舍不得,但也不得不走,先期出發(fā)的趙老倌因為王瑞昌遲遲不到想扔下劉邦守,帶著兒子趙慶生回張家口,被后來趕上的王瑞昌的誠信所感動,順利完成庫倫之行,如期趕出了錢硯開的貨。
第24集
錢硯開受楊伯雷指使,騙走了王瑞昌的貨,王瑞昌懊惱不已,只身去往天津裕和興找錢硯開,錢硯開已經(jīng)帶著銀票逃走,裕和興東家章懷義誠信辦事,將王瑞昌被騙的錢財如數(shù)歸還,約定經(jīng)常合作。
幾年后,王瑞昌經(jīng)商小有成就。
孝武完成學業(yè),王瑞昌送孝武去仁和慶當伙計,增加經(jīng)驗。
第25集
孫承貴身無分文,淪為乞丐,孫承霞看其可憐,賞了頓飯和酒,得知孫靜淑還在妓院里生活,想通過金錢的方式讓十三響把靜淑過繼來,妓院伙計小耳朵把十三響的錢全部偷跑,十三響生氣之際獅子大開口,孫承霞一氣之下,離開。
第26集
靜淑含恨自殺。
趙老倌等人去庫倫的途中,從巴特爾口中得知蒙古王爺剛剛去世急需白布,趙老倌尋到商機,讓王瑞昌的狗——金子回去送信。金子勝利報信,王瑞昌也通過這一筆生意賺了不少大洋,而金子也因為過度勞累死去。因為楊伯雷作梗,王瑞昌的大洋換不了銀票,無奈下,只能將所有銀子溶掉,弄成一個大的“銀饅頭”,回程途中,又遭馬戎劫道,由于有孫承彪等人護鏢,王瑞昌設計巧妙逃脫,面魚子犧牲。
第27集
李望達被楊伯雷陷害,投入大牢,王瑞昌為救李望達將剛剛從庫倫拉回的“銀饅頭”送給嚴大帥,而嚴大帥因為垂涎于杏花的美色,遲遲不放人。無奈之下,杏花舍去了自己清白換回李望達的自由。
第28集
出獄后的李望達將所有財產(chǎn)都交由王瑞昌經(jīng)商,自己只能遠走他鄉(xiāng)。
杏花憂郁無比。
周璽寶和王孝婉成親,杏花完全變成了一個另外的人。孫承霞與杏花促膝長談,杏花有所醒悟。周璽寶的外語才能幫助王瑞昌在生意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為調整心態(tài)進京表演的杏花被端大帥看中,有意調戲,杏花與其周旋。
第29集
錫合興的吳老板偶遇王瑞昌,促膝長談后雙方?jīng)Q定共同投資卷煙廠,并約定雙方兒女的娃娃親。
轉眼過了年,端大帥還是沒有讓戲班子回京,端大帥垂涎于杏花的美色,端夫人看在眼里,杏花無奈只得喝藥讓自己的嗓子變啞,端大帥還是惡性不改,于是端夫人叫人將杏花的舌頭割了。
軍閥混亂,張家口民不聊生,馬戎冒充巫督軍的旗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昌將此事報給駐扎在城外的巫督軍,第二天夜里,馬戎又率眾手下圍攻懋德府,王瑞昌組織家丁奮勇反擊,危難之際,方副官帶人圍剿馬戎,解救了王瑞昌一家,王瑞昌也救了一名叫史密斯的美國人。
第30集
吳老板因害怕軍閥對洋人的政策,不敢繼續(xù)投資卷煙廠,王瑞昌一個人堅持要做。端大帥從北京來張家口視察,接見了王瑞昌,端夫人見孝嫻聰明伶俐,便讓王瑞昌答應將孝嫻許配給自己的兒子,定下娃娃親,王瑞昌只能接受。
王瑞昌得知杏花已經(jīng)死了的消息,一病不起,慶生接替了孝武在庫倫的生意,長大的孝武帶著俄羅斯媳婦娜塔莎回到張家口,王瑞昌得知孝武擅自決定自己的婚事怒不可遏,不認孝武的俄羅斯媳婦。
第31集
逃荒回來的杏花找到懋德府,拾來沒認出來,幾次都把杏花趕跑,流浪的杏花在大煙館里聽說王瑞昌把孝嫻許配給了端大帥的兒子,急忙跑去找孝嫻,路過的王瑞昌認出了杏花,將其帶回家。
王瑞昌發(fā)現(xiàn)杏花抽大煙,精神異常,可杏花又不能說話,王瑞昌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百感交集。
第32集
日本人闖進仁和慶,殺死了劉邦守。
史密斯想同王瑞昌合作生意,王目睹了日本人在張家口所犯下的罪行,誓不與洋人為伍,于是一口回絕了史密斯的好意,孝武卻認為眼下時局混亂,只有依托洋人才能繼續(xù)發(fā)展,王瑞昌怒罵孝武。
周璽寶被巫督軍看中,帶著一起去談判。為了賺錢,孝武瞞著王瑞昌與日本商人淳壬一郎合作,私販只有官家才能專營的口堿。
王瑞昌從侯小山處得知杏花的舌頭是被端大帥割去,所以假冒孝嫻得病而死,退婚。
第33集
王孝武上了楊伯雷和日本人的當,將給肖素貞建房子的錢全賠了進去。只能借酒消愁,稅警找上門來,將孝武押入大牢,王瑞昌大怒。楊伯雷勾結官府將王孝武定為死罪。
第34集
即將行刑,幸好做了隨軍通事的周璽寶及時趕到,才救了王孝武一命。王孝武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娜塔莎要跟王孝武離婚。王瑞昌也很無奈,只得同意,并認下娜塔莎做女兒。
王瑞昌謊稱新買的崇禮山區(qū)有鐵礦,并大搞動作,到處宣傳。
第35集
設計將諄壬一郎手中的洋鐵低價買來使其傾所有財物投入鐵礦,結果買來的只是空山,諄壬一郎自殺。
引兒懷上了王孝武的孩子,王瑞昌也只能答應了他們的婚事。孫成貴喝了十三響給的毒酒,死去,楊伯雷從十三響口中得知孝嫻沒有死,報之官府,官府派人去孫家鏢局查,孫承彪已經(jīng)帶著杏花和孝嫻巧妙地回到了張家口。
第36集
由于政府苛捐雜稅的加重,王瑞昌組織張家口的商會罷市。王孝武得知,鬧著分家。王瑞昌同意。王孝武又從引兒處得知王孝鑫是馬戎的兒子,于是改變主意,找王瑞昌認錯。
王瑞昌因為帶頭罷市,被抓入大牢,一關就是幾年。
幾年后,巫督軍下野,將王瑞昌放了出來,在北京學習的孝鑫也回到張家口,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37集
孝武和史密斯合辦的洋行也得到了王瑞昌的認可,孝武還將被楊伯雷霸占的從前的“成元昌”買了回來,王瑞昌欣慰地笑了。
已經(jīng)加入國民黨、多年沒有消息的李望達回到了張家口,王瑞昌甚是高興,李望達讓王瑞昌為他籌集一些善款,王瑞昌四處游說,無功而返,王瑞昌想將自己的鋪子賣掉換錢,遭到孝武的極力反對,孝武偷偷報告官府說李望達是革命黨在自己家里,官兵來抓李,孫承霞和王瑞昌設計使李望達逃脫,王瑞昌得知是孝武告密,怒罵孝武,孝武情急之下說出了孝鑫不是王瑞昌親生兒子的秘密,眾人大驚。
第38集
孝鑫帶著孝嫻離開了家,孫承霞想讓王瑞昌休了自己,不料王瑞昌卻原諒了她。
馬戎將杏花劫走,要王瑞昌帶五千大洋來贖,杏花卻不愿連累王瑞昌自己吞了大煙自殺。孫承彪和孫承霞趕到與馬戎槍戰(zhàn),馬戎逃跑。
幾年后,李望達又回到張家口,此時的王瑞昌正在修建張庫大道,四處籌款。
孝武與王瑞昌分家后,自立門戶,在河東買了一條街,也是資金不夠,于是找到十三響,十三響受楊伯雷指使,要與孝武合作。
第39集
孝鑫也重回張家口。
孝鑫找到孝武,孝武還是不聽勸告,周璽寶帶孝鑫來筑路工地找王瑞昌,王瑞昌不原諒他不辭而別,孝鑫就一直跪著,王瑞昌最后還是認下了孝鑫,父子重歸于好。
王瑞昌請孫承鏢帶眾徒弟來筑路工地幫忙,以防土匪破壞,趕到時卻發(fā)現(xiàn)工地尸橫遍地,昌等人得知是馬戎所為。
彪找到了馬戎,一場惡戰(zhàn),彪中槍,馬戎逃跑,遇到趕來的昌、霞和孝鑫。孝鑫不認馬戎是自己的父親,馬戎自殺。
第40集
王孝武來迎春院找十三響理論,遇上楊伯雷,得知是楊伯雷借的錢給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甚是懊惱。
一群在妓院享樂的士兵鬧事,結果亂槍之中,十三響,楊伯雷不幸中彈,孝武傷勢嚴重。
王瑞昌一怒之下,拒絕將修好一段的庫倫大道和汽車借給褚旅長。
已經(jīng)是秘密黨員的李望達回到張家口,要去營救身陷庫倫的,其中就有孝鑫。王瑞昌與李望達一起踏上最后的一次庫倫之路。
相關新聞
個人奮斗史:電視劇《大境門》再現(xiàn)晉商形象
一襲布衣、一雙單鞋,晉商王瑞昌率領駝隊走上了張庫大道……2009年9月8日晚7時30分,40集電視連續(xù)劇《大境門》在山西經(jīng)濟資訊頻道金牌劇場全國首播。導演宋業(yè)明表示,《大境門》是一部極具傳奇色彩的晉商奮斗史。
歷史上,張庫大道溝通了中俄、中蒙的貿(mào)易,可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相媲美,張家口也因此成為我國貿(mào)易史上重要的陸路樞紐,繁榮輝煌400余年。作為萬里長城唯一命名為“門”的關口,大境門是聯(lián)系中俄、中蒙貿(mào)易的流通之門。
導演:一部個人奮斗史
導演宋業(yè)明曾因執(zhí)導電影《沖出亞馬遜》,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導演獎。他認為,與《喬家大院》、《走西口》等晉商大戲相比,《大境門》著重刻畫了主人公的個人奮斗史,刻畫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不同人物的生存觀,“可以這么說,喬致庸本人的起點比較高,劇中他一開始就已經(jīng)是個有長遠抱負的儒商了,而王瑞昌家境貧寒、父母雙亡,他的最初理想是掙錢發(fā)財、光宗耀祖,隨著閱歷的增加,王瑞昌才有了匯通天下的理念。”
宋業(yè)明認為,劇中王瑞昌18歲從山西平遙到河北張家口經(jīng)商,白手起家,在他身上充分體現(xiàn)出晉商的仁義禮智信。兩年前,宋業(yè)明曾到山西拍戲,山西厚重的人文歷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西的二人臺很有意思,我以前在晉北拍戲時,聽說以前二人臺老藝人是唱在山西、紅在兩口(即殺虎口和張家口),觀眾會發(fā)現(xiàn)在這部戲里,山西梆子、晉劇一直是貫穿始終的。”
演員:出演晉商好過癮
“出演這部戲很榮幸,”劉鈞和記者聊起了當時如何出演王瑞昌時的情景。劉鈞曾在《生于六十年代》、《日出》等影視劇中擔任男主角。據(jù)了解,在劇組物色男主角的時候,也曾考慮過何冰、聶遠,但最終劉鈞以儒雅的外形和脫俗的氣質脫穎而出。
“在我的理解中,王瑞昌最開始是個比較窩囊的人,最后能成就一番業(yè),憑的是爽直的個性和晉商誠信為本的處世原則,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劇中王瑞昌從20歲要演到50歲,劉鈞表示,雖然年齡跨度大,但演起來很過癮。“有一場在沙漠上拍的戲,因為要制造沙暴的效果,導演用5個大鼓風機對著我們吹,拍完以后衣服能倒出幾斤沙子來,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希望山西的觀眾能喜歡這部戲。”劉鈞最后笑著說。
張家口大境門
張家口境內目前存有戰(zhàn)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等各朝代長城共計1476公里,是全國保存長城最多
的省轄市,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大境門是張家口市最富魅力的旅游勝地。正因為如此,凡是來到張家口的人都要親自登上這座雄關,遠眺塞外蒼莽的大好河山,欣賞日新月異的張家口市容。
簡介
大境門這段長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在北魏和北齊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清順治元年在這段長城開豁建門,名曰大境門。大境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券洞外側高5.4米。寬6米。內側高9.5米,寬6.8米,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筑拱門。
大境門是中國萬里長城眾多關隘中一個十分特殊的關口。在國內外學術界已被列入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同樣重要的關口。我國萬里長城的關口都以“關”“口”稱謂,而只有張家口的這個關口被稱做“境門”,這其中即包含著“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著民族融合的歷史淵源。從明朝隆慶5年起,張家口大境門外元寶山一帶,逐漸形成了在歷史上被稱為“貢市”和“茶馬互市”的邊貿(mào)市場。來自蒙古草原和歐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藥材、毛織品、銀器等在這里換成了絲綢、茶業(yè)、瓷器和白糖,大境門外成為了我國北方國際易貨貿(mào)易的內陸口岸。封建王朝以長成和門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門”意思是指邊境之門。1927年察哈爾督統(tǒng)高維岳在大境門門楣上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大顏體大字,蒼勁有力,頗為壯觀,更為大境門增添風韻。
大境門位于高聳入云的東、西太平山之間,踞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這里和則祥云繞月,商賈云集;戰(zhàn)則煙云四起,生靈涂炭。這里曾是繁華的內陸口岸,也曾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爭與和平,生命與死亡,繁榮與凄涼,在這里周而復始,更迭演繹。大境門歷盡滄桑,是張家口歷史的見證,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與大境門密切相關。大境門既目睹了舊中國的貧弱,也目睹了新中國的興旺和塞外張家口的歷史巨變。張家口人以大境門為榮,大境門也自然成為張家口的象征。
近代史中,無論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無論是抗日戰(zhàn)爭,還是解放戰(zhàn)爭,大境門一帶都曾是戰(zhàn)爭的焦點。張家口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奪回的第一座較大城市,大境門前八路軍雄赳赳進城的歷史鏡頭,是二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反法西斯勝利的真實記錄。“第二延安”、“東方模范城”、“文化城”……,這些都曾是張家口市的輝煌。解放戰(zhàn)爭中的1948年12月23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大境門外一舉殲滅國民黨傅作義部隊五萬余眾,為平津戰(zhàn)役的勝利拉開了序幕。
解放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張家口地處要沖,自然成為首都的北大門。進入60年代,中蘇關系一度緊張,張家口軍民按照毛主席“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在崇山峻嶺和河谷溝壑之下,構筑了令世人驚嘆的抗擊敵人核打擊的地下鋼鐵長城。地下長城東起大境門,西至萬全縣境,全長10余公里,與西太平山上明代長城同一走向,它與地上長城一樣,也是一種軍事防御工程。
歷史發(fā)展
大境門,是明長城的一個著名關隘,位于張家口市區(qū)北端外長城的大境口。
歷史上,張家口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北接廣袤的蒙古大草原,“自古為戎馬馳驅之地”。據(jù)志書概略統(tǒng)計,僅漢、唐、宋、明四個朝代,北方部族較大規(guī)模南犯的戰(zhàn)爭就達70多次。這里也是對朔漠用兵的重要據(jù)點,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率領大軍第三次平定噶爾丹叛亂時,就是經(jīng)過大境門向北進發(fā)的。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為防御韃靼、瓦剌的入侵,從他當政的第一年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起,就派大將軍徐達葺建長城,“修補邊墻”。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兵部尚書余子俊再次“繕葺邊墻”。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于邊塞多事,宣大總督翁萬達奉旨在張家口一帶增筑長城數(shù)百里,建起敵臺百多座,以加強防守。明朝修建的大同至宣化這段長城共長1000多里,大境口是其眾多關口中的一個重要關口。在大境口處,城墻順東、西太平山的山勢蜿蜒而筑,至兩山交接處,直下百余米,一座十余米高的城樓拔地而起,屹立于谷中,此即清代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增筑的塞外雄關大境門。
大境門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張家口境內的長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在北魏、北齊長城基礎上修建的。明代是我國長城建筑發(fā)展史上最后修筑長城的一個封建王朝,先后設計九鎮(zhèn),大境門長城隸屬宣府(今宣化)鎮(zhèn)轄,附屬九鎮(zhèn)的邊墻稱“九邊”,即萬里長城。入我市一段為:東由延慶縣的白河堡進入赤城,途徑張家口大境門,西至懷安縣馬市口,入山西境內,全長450公里,并在沿線設諸關口,如獨石口、張家口、新河口、馬市口等,張家口系重要關隘之一。張家口大境門,以其長城關口而聞名。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來遠堡西側邊樓開豁建門,名曰“大境門”。游人到張家口,以一賞長城與大境門為快事。
相傳,清康熙皇帝遠征回歸京都,夜經(jīng)此地,曾露宿大境門外,后建臥龍亭。1963年,為保護文物古跡,將臥龍亭遷入市人民公園大境門位于張家口市區(qū)北端。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大境門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制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門楣有察哈爾都統(tǒng)高惟岳于1927年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個顏體大字,蒼勁壯觀。
據(jù)《口北三廳志》載:“大境門據(jù)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明設防守,清置總管,形式險要,足資拱衛(wèi),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從此門入城,第一次解放了張家口。1948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軍隊5萬多人從大境門筘出,全殲之,張家口第二次解放?,F(xiàn)在,大境門仍為通往口北的要道和瀏覽勝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寬9米,有木制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門楣有察哈爾都統(tǒng)高惟岳于1927年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個顏體大字,蒼勁壯觀。據(jù)《口北三廳志》載:“大境門據(jù)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明設防守,清置總管,形式險要,足資拱衛(wèi),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從此門入城,第一次解放了張家口。1948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軍隊5萬多人從大境門筘出,全殲之,張家口第二次解放?,F(xiàn)在,大境門仍為通往口北的要道和瀏覽勝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境門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東部有臺階可上。人工堆砌,天然造化,渾然一體,十分壯觀。
大境門位置獨特,環(huán)境優(yōu)美,既是著名的名勝古跡,又是理想的旅游勝地。古往今來,它以獨有的神奇魅力,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騷客前來游覽觀賞。正中門楣上,刻有“大好河山”四個顏體大字,每字足有一米見方,氣勢豪放,筆力蒼勁,乃察哈爾都統(tǒng)高維岳于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所寫。游人至此,瞻望雄關,憑眺祖國壯麗山河,引發(fā)起人們不盡的愛國豪情。登上大境門城樓,放眼四顧,南瞻,山城美景歷歷在目,北眺,山巒起伏,綿綿不斷。東西太平山壁立千仞,峭然對峙。順山勢而建的長城,蜿蜒如帶,氣勢磅礴,循燕山西可至山西、陜西,東可達京師的屏障居庸關、八達嶺。大境門,自古作為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蒙漢兩族人民交通和貿(mào)易邊口,為發(fā)展蒙漢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溝通內地與邊塞貿(mào)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大境門仍為通往口北的交通要衢,也是一處游覽勝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恒紀念
大境門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張家口境內的長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在北魏、北齊長城基礎上修建的。張家口大境門,以其長城關口而聞名。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來遠堡西側邊樓開豁建門,名曰“大境門”。古時匈奴、鮮卑、契丹從這里大舉入侵,成吉思汗南征時的滾滾鐵蹄從這里呼嘯而過。300年前內地往蒙、俄運送絲綢、茶、鹽的駝隊就是從這里逶迤蛇行。清時的八大皇商也是從這里崛起的。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也是從大境門出發(fā)的。游人到張家口,以一賞長城與大境門為快事。
老百姓有句話:聽景別見景,見景大稀松。然而這大境門卻不然:兩峰夾峙,引墻如龍,城樓高聳,城門大開;陸續(xù)進城的早班車,正載來壩上草原的晨光曦露,也載來圍場那一面的不盡秋思。歷史上,這里是京畿的門戶、大境的關口,一位張姓將軍奉命把守,從此兵民合一、鄉(xiāng)官守土,這便是張家口地名的由來。那時候民族爭戰(zhàn),自傷肢體,連年烽火,嘶殺聲震撼著塞外郊原。到晚間,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昏鬼守尸,鋼盔鐵甲的守土將士們,游曳于城頭之上,熬過那一個個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漫漫長夜。多少年間,沒人能扣得開這大境的門戶。大境門既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也是漫漫長城之中不多見的關內關外交流互市之地,在明代張家口是朝廷批準的茶馬互市之地,蒙古族人可以將馬匹、皮毛運到大境門一帶換取茶葉、絲綢等,清代這里是通向今天蒙古國的張庫大道起點,也是著名的商貿(mào)區(qū)。在大境門之北約100米的石崖上還鐫刻有清代書人張自成“內外一統(tǒng)”四個大字。清王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內外一統(tǒng)”的政治信息,大境門便是將這個信息傳播出去的通道,它不僅撫慰了關外的少數(shù)民族和游牧部落,甚至也向俄國發(fā)出了友好交談的“請柬”,以至于舉世聞名的“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路在大境門開通之后達到了鼎盛??梢哉f,大境門的修建既是作為多民族交流、商業(yè)貿(mào)易的功能,也作為長城的最后一處修建地結束了中國修筑長城的歷史。
相傳,清康熙皇帝遠征回歸京都,夜經(jīng)此地,曾露宿大境門外,后建臥龍亭。守土將士,冒死犯駕,一片赤誠可鑒;然而門阻主人,歷史玩笑,個中道理,發(fā)人深省。大境門位于張家口市區(qū)北端。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大境門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制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大境門門楣有清代察哈爾都統(tǒng)高惟岳于1927年書寫的“大境門”與“大好河山”七個顏體大字,蒼勁壯觀。據(jù)《口北三廳志》載:“大境門據(jù)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明設防守,清置總管,形式險要,足資拱衛(wèi),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從此門入城,第一次解放了張家口。1948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軍隊5萬多人從大境門筘出,全殲之,張家口第二次解放。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寂寥似乎在大境門凝固了,凝固下的只有歷史,等待后人的閱讀?,F(xiàn)在,大境門仍為通往口北的要道和游覽勝地。
隨著中國第一條鐵路在這里設立終點站,中國第一條客貨雙運公路在這里經(jīng)過且從京城直通大同,熙熙攘攘的大境門才漸漸寧靜下來。大境門結束了幾百年的繁華,也宣告張家口的長城、邊寨、垛口、峰火臺從此失意冷落。從票號店鋪關門那日起,原本的高墻大院都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跋扈與傲氣,大境門下的古街顯得一派蒼涼與蕭瑟。
多少慷慨悲歌曾在這里上演。如今,厚厚的木質鐵皮大門還在,門上滿布著碗大的黑鐵釘還在,晉人張自成紀念康熙親征噶爾丹的“內外一統(tǒng)”摩崖石刻還在,門兩旁壁壘森嚴的票號店鋪舊院還在,野玫瑰默默地綻放,給大境門增添了陣陣馨香。從前,沒有大境門就沒有張家口,就沒有“駝城”、“皮都”;將來,沒有了大境門,張家口就會在人們心中失去它的分量。大境門是永遠的話題,永遠的勝景,即使有一天它的城墻坍塌了,城門不在了,它的廢墟也是一片圣土,它的殘磚碎瓦也會讓后人膜拜。
歷史事件
大境門不僅有宏偉的建筑和秀麗景致,而且有著光榮的歷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愛國將領吉鴻昌率領數(shù)萬抗日同盟軍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門,抗擊日寇,收復失地。
·1945年8月,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部隊就是從大境門攻入張家口,從日寇手中解放了這座塞外古城。
·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五萬人馬全殲于大境門之外,張家口獲得第二次解放。
景區(qū)貼士
大境門旅游的最佳季節(jié)當推初夏,張家口六七月份的天氣比較涼爽,屆時站在關口上登高遠望,滿山草木郁郁蔥蔥,崇山峻嶺之上,巨蛇般的長城依著山形逶迤而行,塞外風光盡收眼底。夏季當?shù)厮脖容^豐富,山腳下盡是賣水果的小攤,走的口渴了,買一個當?shù)禺a(chǎn)的西瓜嘗嘗,美也快哉!
景區(qū)美食
景區(qū)內便有地方風味小吃等,圪渣餅、壩上莜面、“燒南北”、柴溝堡熏肉會使您大飽口福。
圪渣餅
圪渣餅系陽原縣揣骨町的特產(chǎn)。圪渣餅起源于何時,無史可考,但在滿清時期,揣骨町的圪渣餅已聞名遐邇,膾炙人口了。據(jù)傳清朝咸豐年間,揣骨町李增光出任濱州知府時,曾以圪渣餅進貢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此后,圪渣餅便成為清廷貴苑喜食的上乘食品。
圪渣餅,選料精良,工藝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餅是半透明狀的圓形薄餅,色澤金黃,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時,酥、脆、香、甜,別有風味,異常可口。陽原人稱“鍋巴”為“圪渣”,因其薄脆,故起名為“圪渣餅”。圪渣餅作為饋親贈友的上等佳品。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地,一些僑居國外抑或出國考查旅游和求學的人,均以圪渣餅作為珍品饋贈國際友人。
柴溝堡熏肉
張家口地區(qū)的柴溝堡是個塞外古鎮(zhèn)。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名叫郭登的廚師在這里開設了一個熏肉鋪,馳名京包線一帶。他制作的熏肉皮爛肉嫩,表里一致,色澤鮮艷,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齒。不僅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作用。此肉出系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伏天貯存一周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稇寻部h志》載:“柴溝堡熏肉特佳,名馳省外,以之分贈親友,無不交口稱贊。”據(jù)說,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外逃時,路經(jīng)柴溝堡進膳,對柴溝堡熏肉頗為贊賞。此后即被慈禧點為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