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缺失癥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大自然缺失癥(nature-deficit disorder)指的是現(xiàn)在的青少年到戶外、空曠的鄉(xiāng)間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一個趨勢。最早由美國作家理查德 勒夫在2005年提出來的,最早出現(xiàn)在他的同主題暢銷書《失去山林的孩子: 拯救大自然缺失癥兒童》。

    大自然缺失癥-背景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在大自然里自由玩耍、跟大自然交流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nèi)。21世紀(jì)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在看電視、玩電腦或游戲。就算他們參與一些體育活動,很有可能也是有人組織并且在家長的看護(hù)下進(jìn)行的。

    他們耳邊聽著世界各地的流行音樂,卻從未欣賞過林間小鳥清脆的歌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大自然缺失癥”。其實(shí),他們的生活少了很多樂趣。

    大自然缺失癥-提出

    “大自然缺失癥”(nature-deficit disorder)這個說法是由美國作家理查德?勒夫在2005年提出來的,最早出現(xiàn)在他的同主題暢銷書《失去山林的孩子: 拯救大自然缺失癥兒童》。

    雖然這個說法表面上看來只是總結(jié)了科技對童年帶來的改變,但“大自然缺失癥”所傳遞的信息并不僅僅限于跟大自然接觸太少這一事實(shí)。這個說法提醒人們,這一狀況更像是一種疾病,可能的癥狀包括抑郁、多動癥、無聊以及孤獨(dú)。

    大自然缺失癥-引起原因

    引起“大自然缺失癥”的原因除了電子娛樂設(shè)備的誘惑以外,父母擔(dān)心孩子出交通意外或被陌生人擄走、健康及安全方面的規(guī)定,以及嚴(yán)禁撿拾化石或采摘野花等相關(guān)的法律都是導(dǎo)致這一狀況出現(xiàn)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