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同樣是關(guān)注都市小人物的生活劇,《老爸快跑》卻顯得更為深刻,它第一次將拍攝視角對準了“張三族”這一日益擴大的男性人群,這部戲的播出相信會讓很多觀眾猛然警醒,因為他們或者她們的丈夫已與“張三族”相鄰不遠。
名詞解釋
張三,全中國最耳熟能詳?shù)拿?。這個名字太普通,所以他只能是小人物。從北京上海到每一個普通城市,都有張三這樣的人存在著,可能是你,可能是你身邊的朋友。無數(shù)個張三匯聚到一起,就成了“張三族”。
什么是“張三族”?其實無需解釋,如果你是背著生活壓力的男人,你就已經(jīng)成為了“張三族”的候選人。你可能是個生活平穩(wěn)的中年男人,工作還算穩(wěn)定,家庭還算和睦,孩子還算聽話,每月數(shù)額不菲的房貸對生活還構(gòu)不成太大壓力,父母的身體也還算健康。中國人講究知足常樂,知足常樂沒錯,可以讓人常常保持放松的心態(tài),但它同樣也有害處,最大的害處就是容易讓人懈怠,容易讓人不思進取。平穩(wěn)總是相對的,你沒有意識到領(lǐng)導對你工作的不滿是因為你的懈怠,反過來你卻說認為領(lǐng)導實在變態(tài);你沒有注意到父母的身體一天天變差;你沒有注意到溫和的妻子已與你漸漸遠行……小心了,如果任何一個危機爆發(fā),你都會迅速淪為“張三族”。
來源出處
張三,他是《老爸快跑》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三十多歲,有一家小古董店,收入勉強維持生計,結(jié)婚多年,孩子七歲。他每天按時到店里去,喝茶水,看報紙,他不會去想如何改善經(jīng)營,多賺點錢,或換個更大的店面,因為這么多年都過去了。回到家里,看看電視,和老爺子聊聊時事,十點準時上床睡覺。直到有一天當白領(lǐng)的妻子突然提出和他離婚,要分走他們唯一的房產(chǎn),而且還要和他爭奪寶貝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張三才意識到,是懈怠、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害了自己。這個時候,他想爭回房子,不可能了,因為買房子的錢基本上是妻子付的;他想爭回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但他發(fā)現(xiàn)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沒有這個經(jīng)濟實力。到了這時候,張三才發(fā)現(xiàn),生活原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順其自然。壞事后面往往跟著另一件壞事,壞事往往比好事更容易形成連鎖反應(yīng)。自己古董店被騙瀕臨倒閉,父親突患絕癥……而且一切的苦難才剛剛開始,沒辦法了,張三只有拼命奔跑,他必須用這樣的姿態(tài)去彌補虛度的時光,去奪回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去追趕本來唾手可得的幸福。[2]
癥狀表現(xiàn)
A已婚生子,但夫妻感情平淡如水,像熟悉的陌生人。兩個人睡在一塊多年,不需要互道晚安,牽手或擁抱更是多余,只有快感,沒有溫暖。
B有穩(wěn)定工作,但工資不高,一不小心就會超支。在單位站穩(wěn)腳跟后,再往上爬的希望也不大,就得過且過。
C生活簡單規(guī)律,不再回憶過去的挫折,也無心暢想未來的奇跡。[1]
擺脫“張三族”3招
劇中,張三拿到了這筆獎金,不過看完電視劇的觀眾,卻不禁要問我們面對危機時,哪里去贏這50萬呢?高一功說,劇中的獎項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東西,他想告訴觀眾的是,機會每天都存在,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也許這50萬就會找上你的門。
第1招:
要有一種奮斗的習慣和能力
高一功特別提到了徐崢,他認為其實徐崢也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張三族”,因此算得上是本色演出。他披露,徐崢在上戲時表演一直得到老師和同學認可,但外形條件確實算不上優(yōu)秀。他特別記得,1996年時,他介紹徐崢去見一個導演,導演看了徐崢之后,只說了一句話:“這人怎么年紀輕輕,頭發(fā)就沒有了呢?可能他這形象沒有辦法演。”徐崢最艱難時,在一家地產(chǎn)公司幫人賣房子,賣了3個月,一套也沒有賣出去。但有一點,讓高一功特別欽佩的是,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徐崢每一次到劇組試鏡、每一次和導演溝通,都特別認真,每次都留給別人很好的印象。當人們發(fā)現(xiàn)需要這樣一個演員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徐崢,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高一功說:“不管你過得好,過得差,都必須要有一種奮斗的習慣和能力,這才是成功的關(guān)鍵。”
第2招:
不要拿冒傻當真誠
高一功說,擺脫“張三族”,還應(yīng)該有一種氣質(zhì),就是不要拿冒傻當真誠。他注意到當下很多年輕人,做人做事特別隨意。比如有一個編劇和他談事情,因為雙方是朋友,對方一坐下就顯得相當隨便,說話也毫無顧忌。“既然是工作,不管雙方的關(guān)系如何,就應(yīng)該顯得更職業(yè)一點。”而現(xiàn)在的很多“張三族”都有這樣的毛病,喜歡無時無刻地展露自己的真誠,喜歡強調(diào)自己的特立獨行,比如他不想當官,他會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打著美德的旗號辦傻事,是一種最可笑的行為”。
第3招:
要時刻懂得反思
他還提到,在《老爸快跑》中,他還希望傳遞一種反思精神。有人被丈夫拋棄了,就開始抱怨,認為自己付出太多,卻換來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都是別人的錯。這種心態(tài)作為一種情緒的發(fā)泄可以理解和同情,但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時刻要建立一種思維習慣,“我為什么會有這段失敗的婚姻,是不是我的問題?我為什么活了30歲也只有這一點錢,為什么別人都能買房子,而我不能?人應(yīng)該養(yǎng)成這樣反思的習慣,才能建立一種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