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蘭亭
dìng wǔ lán tíng
  • 拼 音:dìng wǔ lán tíng
  • 注 音:ㄉㄧㄥˋ ㄨˇ ㄌㄢˊ ㄊㄧㄥ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蘭亭序〉帖》石刻名。 唐太宗 喜 晉 王羲之 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跡,命人臨拓,刻于學(xué)士院。 五代 梁 時(shí)移置 汴都 ,后經(jīng)戰(zhàn)亂而遺失, 北宋 慶歷 間發(fā)現(xiàn),置于 定州 州治。 大觀 中, 徽宗 命取其石,置于 宣和殿 。 北宋 亡,石亦散失不傳。 定州 在 宋 時(shí)屬 定武軍 ,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簡(jiǎn)稱“定本”。一說《〈蘭亭序〉帖》原本為 唐 人所作,非 王羲之 書。參閱 宋 桑世昌 《蘭亭考》、 郭沫若 等《蘭亭論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