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饕餮紋tāo tiè wén
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同時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qiáng),研究者稱為獸面紋,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獸面紋有的有軀干、獸足,有的僅作獸面。
饕餮紋的特點(diǎn)
饕餮紋圖案莊嚴(yán)、凝重而神秘的藝術(shù)特色。
饕餮紋一般以動物的面目形象出現(xiàn),具有蟲、魚、鳥、獸等動物的特征,由目紋、鼻紋、眉紋、耳紋、口紋、角紋幾個部分組成。面目結(jié)構(gòu)較鮮明,也正是利用這些特征,將人們引到了一個神秘的藝術(shù)世界,商代的饕餮紋在吸引人們注意力方面是特別有效的。饕餮紋兇猛莊嚴(yán),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銅器裝飾圖案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銅器裝飾圖案的最高水平國家第一批永久不允許出國展覽的文物中 “何”尊,筑有饕餮紋,是目前最早記錄有“中國”二字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