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頂格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又名摘遍格、摘蓋格、雍正格(清代大興文字獄,雍正四年,查嗣庭為江西考官,出題“維民所止”。清政府認(rèn)為“維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于是將查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死后戮尸,親屬也受株連。雍正格典出于此)。摘遍格名借樂曲術(shù)語。遍,原是古詞曲中曲調(diào)段落名,唐詩中有“逡巡大遍涼州徹”名,詞牌中也有《哨遍》。“摘遍”為摘截樂曲解數(shù)(段數(shù))之意。謎底字?jǐn)?shù)在兩個(gè)字以上,必須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合體字,而且各字的上方有相同的部首,猜的時(shí)候,要將各字上方相同的部分摘掉,用下半截來解釋謎面。例:

    1、安排妥善(打一植物)

    謎底:薯莨

    按格規(guī)定將謎底“薯莨”上方的“草頭”摘掉,余下“署良”來扣謎面。

    2、“俱往矣”(打中國地名一)

    謎底:萊蕪

    摘去草頭后,成“來無”扣面。

    3、蒙古包(打一植物名)

    謎底:葫蘆(胡戶)

    4、何故而至此(打一外國地名)

    謎底:萊茵(來因)

    5、郎君面貌(打一植物名)

    謎底:芙蓉(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