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氣候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苔原氣候是極地氣候帶的氣候型之一。多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全年氣候寒冷,最熱月氣溫在0~10℃之間,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對溫度大,蒸發(fā)量小,沿岸多霧。因?yàn)闇囟鹊?,樹木已?jīng)絕跡,只有苔蘚、地衣類植物可以生產(chǎn)。

    解釋

    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tuán)與北極氣團(tuán)的支配。年平均溫度低于0℃,最熱月平均溫度雖然高于0℃,但仍然低于10℃,這是它分別與永凍氣候及冬寒常濕氣候相區(qū)別的指標(biāo)。這種氣候條件下只能生長低等植物的苔原群落,故以它命名。夏季有時(shí)日最高氣溫可升至15--18℃,但每月都有霜凍。冬季漫長,白晝短,極端最低溫度可達(dá)-40~-45℃。年降水量一般都不到350mm,主要為氣旋性風(fēng)暴。主要分布在北半球?yàn)l臨北冰洋的大陸沿岸,其南部與冬寒常溫氣候相接。南半球因相應(yīng)的緯度為大洋所圍繞,除個(gè)別島嶼外,基本不存在苔原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