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生命快車》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大學橄欖球英雄厄尼·戴維斯(羅伯-布朗)充滿啟迪的人生故事。他是第一個獲得美國橄欖球最高榮譽——海斯曼獎(Heisman Trophy)的黑人球員,雖然從沒在職業(yè)賽場上比賽過,但他的故事永遠的改變了職業(yè)體育比賽的面貌。
基本資料
片 名:The Express
譯 名:生命快車
更多中文名:特快達陣.....臺灣譯名
更多外文名:The Express: The Ernie Davis Story .....USA (promotional title)
導 演:加里·弗萊德 Gary Fleder
主 演: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羅伯·布朗 Rob Brown
達林·德維特·漢森 Darrin Dewitt Henson
賈斯丁·馬丁 Justin Martin
類 型:傳記/劇情/運動
片 長:90分鐘
級 別:PG(USA)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theexpressmovie.com/
發(fā)行公司:環(huán)球影業(yè) Universal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8年10月10日(美國)
劇情簡介
Ernie Davis(厄尼·戴維斯)是Syracuse University(錫拉丘茲大學)的一名學生,對于任何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來說,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而體育則是這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厄尼·戴維斯在學校中迅速展現(xiàn)出橄欖球天賦,他的速度、他的力量、他的技巧都無可比擬,但問題只有一個——他是黑人!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大環(huán)境下,種族歧視依然是一片揮之不去的陰云。雖然現(xiàn)在我們所見美國最為流行的體育項目中黑人運動員占了大多數(shù),尤其在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籃球、棒球和橄欖球類運動中更是如此。但在當時,黑人公民在體育運動中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歧視與排斥。校橄欖球隊面對各方面的重重壓力,不打算將他吸收。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白人挺身而出,為厄尼·戴維斯四處奔走。這個人就是在厄尼·戴維斯輝煌卻短暫的一生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的Ben Schwartzwalder(本·斯克沃茲沃尼)。
本是厄尼所在大學的籃球隊教練,他敏感地發(fā)現(xiàn)了厄尼的特質(zhì),以及在橄欖球上的潛力,并且決定沖破種族歧視的壁壘,為厄尼也為大學的橄欖球隊提供一個全新的天地。本是偉大的,因為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去為一個黑人球員爭取什么,但本不遺余力地四處奔走。不為人知的是他背后對厄尼橄欖球技術培養(yǎng)所花費的巨大心血,而更加艱難的是打破人們因種族原因而造成的偏見,沒有他就沒有厄尼輝煌的成就。
在教練的精心栽培下,厄尼的技術突飛猛進。而在整支隊伍的共同努力下,厄尼兩次帶領錫拉丘茲大學橄欖球隊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1961年這個值得銘記的年份,厄尼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海斯曼杯的黑人橄欖球運動員。
媒體評論
這部反映上世紀50、60年代一位黑人體育運動員為消除球場上的種族偏見而不懈奮斗的電影,展現(xiàn)了真正的雄性之美。
——《綜藝》
《特快達陣》并不比其他以真人奮斗歷程為背景的勵志電影更糟糕,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在同一種套路里宣揚不屈不撓的精神。
——slantmagazine.com
幕后制作
紀念厄尼·戴維斯
身為厄尼·戴維斯的扮演者,羅伯·布朗在采訪時流露出對其深深的敬佩之情。“其實在拿到劇本之前,我對他了解并不多,因為以前媒體對他報到并不多。在開機前一個月,導演加里·弗萊德拿了一盒關于厄尼·戴維斯的錄像帶給我,我才對他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羅伯·布朗還在亞特蘭大見到厄尼的侄子,從他那里了解到厄尼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生平事跡,對此,羅伯深深地受到了觸動。所以在表演的時候,羅伯更多的是在尋找厄尼的那種精神和他為人敬佩的本質(zhì)。“在表演上我一點也沒有受到限制,可以憑自己的理解盡興地表演。一則因為厄尼的英年早逝,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二則由于媒體的渲染本來就很少,這也給了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出于對他的尊敬,所有的表演都是我在領悟了他的信念——以在球場上的表現(xiàn)來追求種族平等——之后做出的,我也深深地為他這種精神所感動。”
“更令我受之鞭策的在于他的這種精神對于人們的感召。據(jù)我所知,在厄尼的故鄉(xiāng)錫拉庫茲,他的事跡在所有和我年齡相仿的人群中傳為佳話。這些人從他們父輩那里知道厄尼的事跡,然后都以他為榜樣。作為他的扮演者,我得承擔起責任,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負責,對厄尼的家人負責,也對他曾經(jīng)效力過的球隊負責。”
盡管厄尼被后人所稱道的是他的球技,但這部片子更多的要表現(xiàn)的卻是在球技背后他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爭取的平等權利。“為了扮演好厄尼·戴維斯,球場上的表演我非常賣力,而對于球技后面那些精神和信念的揣摩我更是下了功夫。我告訴自己,無論是踢球還是其他,我必須認真對待,這樣我才會是‘真正的’厄尼·戴維斯”。
反思種族主義
在片中出演橄欖球隊教練的丹尼斯·奎德之前已經(jīng)接下了好幾部電影,但當這位54歲的明星讀到該片的劇本時,他毫不猶豫地應允了下來。因為這個劇本描述的故事,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劇本的真實性令他非常震撼,而片中主角的奮斗精神令他非常敬佩。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老愛在以50、6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里出演角色,我也很想知道原因,也許是那一段記憶在我的整個人生中非常深刻吧。”當被問及何以如此懷舊時,丹尼斯·奎德如是說,“以這部戲為例,它發(fā)生在1959年的那個艱難時刻,正是那個時候反對種族隔離政策和爭取民權的運動愈演愈烈。”
丹尼斯表示,“這些都是我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過的,尤其當我還在南部生活時,同一時代的很多事情我都歷歷在目。我清楚地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黑人只被允許待在被隔離出來的休息里休息,只被允許在被隔離的飲水池邊飲水,并且只能在電影院樓廳設置的隔離區(qū)觀看電影。這些都是真實的事情。在劇中我扮演的角色,如果按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他將會被打上種族主義者的標簽,但我想當整個社會中的白人都存在種族主義傾向時,他有這樣的一些看法也能理解。但同時,他又是那個時代的英雄,因為他能容忍他的球隊里有黑人,并且把他所有的球技都傳授給了他,盡管他們總有對抗。”
丹尼斯表示《特快達陣》的拍攝意義深遠,“我想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嘗試著揭示曾經(jīng)存在的種族主義以及它帶來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是嘗試著用超越政治立場的觀點去發(fā)現(xiàn)一些事情。”
接近真實的橄欖球比賽
在拍這部戲之前,無論是丹尼斯·奎德,還是羅伯·布朗,對厄尼·戴維斯和橄欖球的了解都并不多,丹尼斯更是坦言自己并不是個橄欖球迷,對橄欖球的認識并不多。羅伯·布朗雖然平時也玩橄欖球,但他認為真實的橄欖球場上的“搏殺”和拍戲時的傳球帶球卻分外不同。
“最鮮明的對比來源于40多年前的球場規(guī)則和如今的規(guī)則”,羅伯·布朗在采訪時說道,“按照以前的規(guī)則,運動員更多的會使用他們的肩部來停,傳球,而現(xiàn)在的運動員則會使用頭部和胸部。因此我們的球場指導教練艾倫·格拉夫不得不加重我們在這方面的練習和鍛煉。還有一些其他的差別,例如按照現(xiàn)在的規(guī)則,在投球射門前,我必須給我的隊友擊掌而在以前是不會這樣的。當然,還有最大的不同就在在于‘自由性’。在真正的球場上玩球,可以隨心所欲發(fā)揮球技,但拍電影可不是這么回事,得照顧故事情節(jié)不說,我們的球技指導教練艾倫還得在一旁說球。只要我們一開始,他就在旁邊全程指導,包括姿勢、陣勢和如何布局等等。還有就是,如果真的很投入地去踢球,就難免會有沖撞,而那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
拍攝現(xiàn)場的球場只講究拍攝的流暢而不講求輸贏,少了很多真實球場上的對抗性。因此,為了使影片里的球場秀更精彩,除了幾個主要演員,球場上的其他隊員都是真正的球員——來自南加州大學的橄欖隊球員。盡管戲里戲外的橄欖球規(guī)則與踢法都有不同,但所有的球員不管專業(yè)的還是業(yè)余的都表現(xiàn)得很好,導演加里·弗萊德表示影片中的比賽絕對接近當時的場景。
影片花絮
·為了扮演好劇中角色,羅伯·布朗在飲食和體格鍛煉上都有嚴格的限定,例如不能吃羊肉、牛肉、奶制品及糖類食品。
·丹尼斯·奎德在出演《特快達陣》的同時,還在擔任其他三部電影的主角。
·丹尼斯·奎德認為這部觀看這部電影無需任何橄欖球常識,因為這是部感人的勵志電影。
·厄尼·戴維斯的侄子同意該部影片的拍攝,并對該片表示滿意。
·為使球場競技更有看頭,本片的指導教練艾倫·格拉夫的兒子也出演了影片中的比賽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