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抹香鯨(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又稱巨抹香鯨、卡切拉特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于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主要棲息于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抹香鯨 - 簡介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Spermwhale來自鯨蠟(Spermaceti)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tǒng)即“聲納”,能用發(fā)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fā)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于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長達75英尺(23米),重達60,000磅(27噸),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齒鯨,也是現(xiàn)今最大的掠食者之一。抹香鯨40顆7英寸(18厘米)的尖牙可施展出1,500磅(1噸)的咬合力道,但抹香鯨很少會咬合雙顎。
抹香鯨 - 名字由來
抹香鯨體內(nèi)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nèi)取出時非常難聞,干燥后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龍涎香。龍涎香本身無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抹香鯨 - 外型特征
抹香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是齒鯨類中個頭最大的一種。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于捕殺?,F(xiàn)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它是齒鯨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雄性體長18~23米,體重60~100噸。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后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只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與身軀比較,抹香鯨的頭部顯得不成比例的重而大,具有動物界中最大的腦,而尾部卻顯得既輕又小,這使得抹香鯨的身軀好似一只大蝌蚪。成年雄鯨的頭部尤為突出,一般頭部占身軀全長的四至三分之一,外表大致呈方體。它的鼻孔就位于這個巨大的長方體頂部左前方的兩側。異常的是,抹香鯨雖有兩個鼻孔,但只有左側鼻孔暢通,用來呼吸,而右側的鼻孔則天生阻塞,這致使抹香鯨在浮出水面呼吸時,總是身軀偏右,水霧柱以約45°角向左前方噴出。抹香鯨的下頷短小且狹窄,似棒狀,長度要比頭部的上頷短,很不相稱,由側面觀看時不易分辨。它的下頜雖小但骨骼結實且強有力。下頜頜面上生有數(shù)顆圓錐體牙齒,環(huán)繞下頜20多厘米長。而抹香鯨的上頜則不生牙齒,只有被下頜牙齒刺出的一個個圓錐形的小洞。
身體中后段的皮膚表面通常有許多水平方向的折皺,這點與其他鯨類平滑緊實的皮膚不同,肥胖個體的皮膚折皺通常較不明顯。噴氣孔位于頭部前方且偏左,這是因為抹香鯨的頭骨在發(fā)育過程中會極嚴重地向左邊歪斜。背部相對于背鰭的位置有低矮的隆起,其后有一連串較小的突陵一路延伸至尾鰭,尾柄厚實。胸鰭短而寬闊,尖端渾圓,尾鰭呈三角形,邊緣筆直。抹香鯨的性別體型差異很大,成年雄鯨的身長通常比雌鯨長三分之一,體重可達雌鯨的二倍。下顎有二十至二十六對大而呈圓錐狀的牙齒,上顎的牙齒小而埋于牙齦中,或僅具牙槽。
抹香鯨背面膚色深灰至暗黑,在明亮的陽光下呈現(xiàn)為棕褐色。腹部銀灰發(fā)白。上唇與下顎近舌頭部位為白色。側腹處通常有不規(guī)則的白色區(qū)塊。
抹香鯨 - 分布
抹香鯨廣泛分布于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fā)現(xiàn)它們的踨跡,其中以深且富生產(chǎn)力的海域為最,此類抹香鯨常出沒的地區(qū)過去捕鯨者習慣稱之為“基地”。
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中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5—20頭結群游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成年雄鯨與雌鯨的分布情形有明顯的不同,雌鯨通常棲息于水深1,000米以上、緯度40度以內(nèi)的海域 但在北太平洋可達北緯50度左右 ;雄鯨幼年時跟隨母親在熱帶海域生活,成長后會離群逐漸向較高緯度移動,體型越大、年齡越老的雄鯨,分布范圍也越偏高緯度,甚至會接近兩極浮冰地帶。雌鯨與未成年抹香鯨群通常會停留于1,000公里寬的區(qū)域內(nèi)至少10年,而成年雄鯨移動情形寬廣的多。
抹香鯨 - 習性
海面行為
因為抹香鯨的潛水時間很長,在海面上看到的機會不大,但其特殊的外形與噴氣使其不易與其他大型鯨類混淆。兩次下潛的間隔抹香鯨會在海面漂浮或緩慢游動,外觀上很像巨大的漂流木;左傾約45度的噴氣低矮而呈樹叢狀。經(jīng)常有躍身擊浪或鯨尾擊浪的動作。
潛水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于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是哺乳動物中潛得最深的物種,16英尺(4.9米)寬的大尾鰭可使他們加速,1分鐘就能潛320米深,抹香鯨的背孔呼一次氣可換掉體內(nèi)85%的氣,超大的肺活量可使他們潛到2000米深的海底,還可在水面下待2小時。
社會結構
長期穩(wěn)定的雌鯨群構成抹香鯨社會的核心單位,此類小群可達12頭成年雌鯨,并伴隨其雌性與年輕雄性后代。雄鯨約4至6歲大、最遲在21歲過后會脫離出生家族獨自行動,年輕雄鯨常組成所謂的“單身漢族群”,參與者的體型與年齡多半相近,但個體間的聯(lián)系不及上述的雌鯨群般緊密,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加松散。身長達12至17米的年老雄鯨多半獨自在大洋中悠游,極少發(fā)現(xiàn)持續(xù)達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整群的抹香鯨有時會在沙灘上擱淺。
社交行為
由于成年雄鯨的頭部常會有嚴重的傷痕分布,有時會見到斷折的牙齒甚至是下顎,科學家認為個體間可能有激烈的爭斗行為。不同的雌鯨群彼此遭遇時,似乎有借著聲音來溝通連絡的情形。
逃跑與反擊
小說或電影里常將抹香鯨描述成強壯威猛、會攻擊船只的動物,但事實上抹香鯨面臨危險時,多半會選擇逃走。當抹香鯨意識到危機時,會將頭部探出水面浮窺,并緩慢地旋轉身體以看清周遭的情況,一旦確認有危險如虎鯨出沒時,它們會很快地加速游離該海域或潛至深處,鯨群中只要有一頭逃走其他個體也會跟著行動。抹香鯨的泳速平均約為2至3節(jié)(1節(jié)相當于時速1.852公里),逃跑時的速度可能達7節(jié),捕鯨時期曾有被追捕的抹香鯨以12節(jié)的速度狂奔的記錄。
有時候抹香鯨也會選擇反擊,文獻上關于捕鯨船遭抹香鯨攻擊甚至破壞的記錄所在多有。抹香鯨那龐大似鐵錘的頭部與強而有力的尾部具有很大的破壞力,遭攻擊的船只常有船壁被撞毀或遭鯨尾掀翻的情況,昔日的捕鯨小艇也曾有被盛怒的抹香鯨咬斷的記錄。
抹香鯨 - 生長繁殖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后,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只,多至200~300群體。游泳迅速,時速可達12海里。潛泳深度一般數(shù)百米,最深紀錄2200米,時間達75分鐘,為鯨類中的“潛水冠軍”。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產(chǎn)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0年。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數(shù)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qū),極少數(shù)到達北極圈內(nèi)。在中國見于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其腸道內(nèi)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龍涎香”,因此常遭捕殺,現(xiàn)數(shù)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I。
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斗,雙方搏斗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后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fā)現(xiàn)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并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 - 經(jīng)濟價值
抹香鯨的體油、腦油和龍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
龍涎香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chǎn)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chǎn)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nèi),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fā)香,勝“麝香”。龍涎香內(nèi)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于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鯨腦油
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nèi)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jīng)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yè)原料,可制蠟燭、肥皂、醫(yī)藥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
一頭抹香鯨的頭部可能含有1,000升以上的鯨腦油。該器官與鯨腦油的功能目前還沒有確實的答案,一般認為抹香鯨會借著增加局部血流量或吸入冰冷海水的方式,讓鯨腦油融解或凝固而改變比重,作為深潛與上浮時的浮力調(diào)節(jié)器。另有一說是腦油器官可能有類似透鏡聚焦的功能,與抹香鯨發(fā)射超音波有關。
自人類開始捕捉抹香鯨以來,鯨腦油就被視為重要商品,最初供作蠟燭,后來主要用于制造潤滑油。
其他用途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制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制革原料。
抹香鯨 - 保護級別
抹香鯨經(jīng)常遭捕殺,現(xiàn)數(shù)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