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大清后宮》-簡介
《大清后宮》,是香港亞洲電視2006年出品的一部共四十集的連續(xù)劇,描述清朝道光年間后宮斗爭的經(jīng)過,素有港劇金枝欲孽和韓劇大長今中國大陸版之稱。臺灣由八大電視臺取得播映權在內(nèi)播放。
演職員表
導演:張軒南
出品人:江勇 顏介平 仝敬明 閻大可
總制片人:閻大可
編劇:于正
演員表
胡 靜 飾 西林春黃維德 飾 安雪臣(配音:張震)陳浩民 飾 榮廣海(配音:姜廣濤)陳秀麗 飾 蘭 軒(配音:金雁)
陳 煒 飾 景 珍(孝靜成皇后) (配音:張凱) 傅藝偉 飾 全 妃(孝全成皇后) (配音:徐曉青)伊能靜 飾 祥 嬪
劇情介紹
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林清領導的天理教以“奉天開道”為名攻入東華門,直搗皇宮重地,史稱“癸酉之變”。
嘉慶帝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留太子旻寧監(jiān)國,天理教徒攻入皇宮,旻寧側福晉(小妾)鈕祜祿繡心為救丈夫脫險,身穿黃馬褂引開追兵,被天理教所俘,幸得上京進貢的江蘇按察史安聘遠相救,方才保住性命,繡心與聘遠患難扶持,決定放棄宮中尊榮,與之浪跡天涯,次年二人生下一子,取名雪臣。
然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再加上旻寧登基成為道光帝后,一直四處查詢繡心的下落,在一個風雨的夜晚,繡心受不了聘遠一再地抽鴉片,毆打,拋夫棄子回到京城,道光帝大喜之余,封其為全嬪,次年生皇四子奕詝(即咸豐帝),晉為全妃,一時權傾后宮。
西林春之父鄂碩原為宮廷御醫(yī),因不愿協(xié)助全妃打掉祥嬪腹中胎兒而被誣陷下獄,不久被推上了斷頭臺,一年一度的選秀即將開展,西林春有意借此為父親討個公道,其母瓜爾佳氏怕女兒入宮惹禍,私自將其配給紈绔子弟佟玉奇為妾,并偽造了殘疾證明,去內(nèi)務府取消了她的入選資格,性格倔強的西林春不服母親所為,新婚之日毅然逃走,結果在半路上遇見了正趕往京城的安雪臣,雪臣本不愿多管閑事,可當他得知她是本屆秀女時,欣然答應送她入京,路上二人互相扶持,產(chǎn)生莫名的情愫。
人物原型
西林春 西林覺羅春——顧太清(1799-1876后),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代著名女詞人。她是歷史上的“榮廣海”的原形奕繪的側福晉。
**能賦詩詞擅丹青,著紅續(xù)說第一人**
**名滿京華憑誰問,一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入嫁為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愛新覺羅·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之子——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報宗人府為“顧”姓?;楹蠓驄D唱和,伉儷情深,又因奕繪字子章,號太素,為與之匹配,遂字子春,號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顧太清名世。代表作品: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海棠春·海棠 鵲橋仙·夢石榴婢。
榮廣海——貝勒奕繪( 1799 -1838 )奕繪(永琪之孫,榮郡王綿億之子)是個少年奇才,從很小就能詩善賦,也是 個多情而不凡的貴公子,不久即與西林春有了感情。不用說,文藻才思,是兩位詩人詞客相互傾慕的引線。 奕繪要想娶西林春為側福晉,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宗室納妾,只許在本府所屬包衣(奴仆侍從)家女子中挑選,而西林氏是滿洲大姓,更何況她是罪家之裔。因此遭到了制度規(guī)矩與親友輿論的一致否定。奕繪無奈,出奇計求助于府內(nèi)二等護衛(wèi)顧文星,也碰了壁(滿俗老輩家下人是可以訓導少主的)。最后,適值顧文星病故,其子顧椿齡接受了“請求”——將西林春假托為護衛(wèi)顧文星之女,申報宗人府,這才得到批準。二人終于成為眷屬。這是滿洲文化史上的一段非常奇特的佳話故事。后來奕繪自號太素,西林春乃號太清——這就是西林春又稱顧太清的緣由,過去很多人都對此二名的關系無法索解,以至疑心她原是漢族,等等。
奕繪的一生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他與顧太清的愛情生活。這不僅體現(xiàn)了他的叛逆精神,而且與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至為密切,至關重要。
全妃 鈕祜祿·繡心——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鈕祜祿氏,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之女,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第二位皇后、清仁宗孝和?;屎蟮闹杜?。
道光元年七月封為全嬪,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冊晉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四月十三晉全貴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豐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晉稱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一月立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崩于紫禁城鐘粹宮,壽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賜謚孝全皇后,當年十一月葬入清西陵慕陵龍泉峪地宮,后與宣宗合葬。經(jīng)過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累次上謚,謚號全稱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圣成皇后。
靜貴妃 景珍——孝靜成皇后(1811年——1855年)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慶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初入宮為靜貴人,十四年為靜貴妃,二十年為皇貴妃。咸豐五年七月一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歲。子三女一:奕綱、奕繼、皇六子恭親王奕?。咸豐年間初謚為:孝靜康慈弼天撫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廟。穆宗即位,祔廟、加謚。尊謚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圣成皇后。
富察·蘭軒——恬嬪(?—1845年)富察氏,道光帝妃嬪之一。嘉慶時,富察氏為清宣宗道光帝潛邸側福晉。道光帝登基后,于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嬪,道光二十五年(1845)逝世。富察氏未生育子女,葬于清西陵慕陵妃園寢。
祥嬪——祥妃(?—1861年)鈕祜祿氏 初事宣宗,為貴人,道光三年封祥嬪,道光五年生皇二女,八月初八晉祥妃,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道光十一年生皇五子惇勤親王奕誴。后降祥貴人,文宗尊為皇考祥妃,咸豐十一年(1861)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移清西陵,十一月穆宗追尊為皇祖祥妃。
太后——孝和?;屎?1776年—1850年)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嘉慶帝第二位皇后。事仁宗潛邸,為側福晉。嘉慶帝即位,封貴妃。孝淑?;屎笫攀篮螅^位中宮。先封皇貴妃。嘉慶六年,再冊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被尊為皇太后,居壽康宮。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兩子:綿愷、綿忻。女一,早夭。
杏兒——慈禧太后(咸豐帝孝欽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是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是滿洲鑲藍旗人,其家庭屬葉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玉牒(皇族家譜)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無名(傳說為杏貞)。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為圣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駕崩于避暑山莊后,治喪期間因與慈安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故也被稱為西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