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賊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文賊是指假冒媒體編輯在網(wǎng)絡論壇發(fā)布征稿啟事,誘使作者向其郵箱投稿;甚至以黑客攻擊方式非法侵入媒體編輯的郵箱從中盜稿,再改頭換面以自己的名義投遞。有人大量剽竊他人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或筆名,轉(zhuǎn)而投給其他報刊或文學網(wǎng)站,毫不費力賺足了稿費,被稱作“文賊”也叫“文抄公”。文賊們不僅冒充報刊編輯在各家網(wǎng)站上“征稿”盜稿,而且還對曝光文賊盜稿行徑的原創(chuàng)作者進行誣陷,“賊喊捉賊”,給不明真相的編輯去信要求封殺原創(chuàng)作者。

  • 詳細解釋


     竊稿方式

    “文賊”們可能通過兩種方式竊稿:一是假冒媒體編輯在網(wǎng)絡論壇發(fā)布征稿啟事,誘使眾多作者向其注冊的郵箱投稿;二是以黑客攻擊方式非法侵入媒體編輯的郵箱,從中盜稿,再改頭換面以自己的名義投遞。

    被網(wǎng)友斥為“文賊”的,有數(shù)十人。青年作家網(wǎng)和臺海網(wǎng)“時評人家”論壇都專門發(fā)布了“文賊黑名單”。而據(jù)2010年4月20日《信息時報》報道,在維基百科上,桂平市甚至因此一度被冠以“中國文賊之鄉(xiāng)”的惡名。

    特征

    其一,抄襲肆無忌憚,基本是原文照搬,少數(shù)對文章標題略作修改; 其二,投稿體裁除時評外,以副刊類稿件居多; 其三,投稿頻率一般保持每人每日一至兩篇,一稿多投現(xiàn)象非常嚴重;其四,所留電話基本都是虛假的,還存在不同“作者”同留一部虛假電話的現(xiàn)象。

    目的

    其一,假冒媒體編輯在網(wǎng)絡論壇發(fā)布征稿啟事,誘使眾多作者向其注冊的郵箱投稿,然后從中選優(yōu),換成自己的名字地址再向其他報社投寄;其二,以黑客攻擊方式非法侵入媒體編輯的郵箱,從中盜稿,再改頭換面以自己的名義投遞。

    猖獗原因

    “文賊”肆無忌憚的原因幾個字就能概括:高收益、低風險、零成本。

    有網(wǎng)友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當下通行的稿費標準計算,“文賊”一個月只要抄襲發(fā)表50篇稿子,最少也

    文賊能“賺”三四千元稿費,即使其中有一半被網(wǎng)友揭發(fā),領不到稿費,也還有一兩千元左右的“進賬”。“而根據(jù)他們慣于一稿多投、往往‘一炮多響’的情況推斷,這樣的目標實現(xiàn)起來實在不成問題。”與此同時,“文賊”們的風險卻非常低。

    第一,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無從調(diào)查追究;第二,時評類稿件被他以黑客手段第一時間盜用,即使對簿公堂,也難以說清誰是著作權(quán)人;第三,就算被人揭穿老底,抓個正著,到法院打官司,也是一件漫長而耗費精力的事情,多數(shù)作者都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這方面。

    更重要的是,“文賊”幾乎沒有成本。找家網(wǎng)吧,動動鼠標,敲兩下鍵盤,來一套復制粘貼,一切瞬間大功告成。

    引發(fā)問題

    原創(chuàng)作者與“文賊”、與媒體、與疑似事發(fā)地政府部門之間,沖突、口水戰(zhàn)不斷。

    首先是原創(chuàng)作者和“文賊”之間的激烈較量。

    大量作者匯聚網(wǎng)絡,通過發(fā)帖、開博等方式揭露、聲討“文賊”,而“文賊”們也不甘示弱,一時間雙方板磚橫飛、口水四濺,“文賊”固然露出了“死豬不怕開水燙”、“抄了你能把我怎么樣”的無賴嘴臉和囂張氣焰,一些標榜“理性、建設性”的時評作者也難免在對罵中斯文掃地。作者們的維權(quán)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但總體來說收效不大,“文賊”除了換個聯(lián)系地址、稿費偶爾因舉報被剝奪外,依然猖狂如故。更恐怖的是,“文賊”們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對一些作者進行瘋狂報復。

    一位詹姓時評作者,就因?qū)嵜衣?ldquo;文賊”行徑付出了慘痛代價:“文賊”們以他的名義注冊郵箱、以他的名字為筆名向各媒體投寄剽竊來的稿件,以此對其進行抹黑陷害,自己卻躲在背后坐收稿酬。更有甚者,還有“文賊”以這位作者的名義向一些媒

    體編輯發(fā)送謾罵郵件,導致這位作者險些遭到“封殺”。

    其次是原創(chuàng)作者和媒體編輯之間的相互指責。

    作者們在與“文賊”血戰(zhàn)的同時,也把矛頭指向了“不辨真?zhèn)?rdquo;的“瞎眼”編輯。一些作者甚至根據(jù)媒體編發(fā)“文賊”稿件的數(shù)量,發(fā)起了“文賊之家”評選,一些知名媒體也不幸榜上有名。而媒體編輯對此也是滿腹委屈:每天收那么多稿件,怎么可能篇篇核實。

    再次是原創(chuàng)作者和桂平等地政府部門之間的口水大戰(zhàn)。

    作者們根據(jù)“文賊”所留地址多為廣西桂平的事實,一口咬定桂平是“文賊之鄉(xiāng)”,并指名道姓要求當?shù)卣块T出面查處打擊“文賊集團”。桂平市有關方面對此則斷然否認,稱“文賊”一事純屬蓄意造謠。時至今日,桂平市政府官方網(wǎng)站仍被百余條舉報“文賊”的留言淹沒。

    同時受害的還有桂平當?shù)啬酥翉V西全境的原創(chuàng)作者們。他們原本清清白白的心血之作,卻往往被草木皆兵的媒體編輯直接放進垃圾箱,無辜成為“文賊”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