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2012年龍年央視春晚總導(dǎo)演哈文稱,龍年春晚四個小時的直播過程中,沒有一個廣告,所有的軟硬廣告都沒有,包括零點報時,廣告植入。
之所以觀眾希望春晚無廣告,原因至少有以下兩個。
其一,春晚回歸公益是“年夜飯”的本質(zhì)所在。而且,歷史上的春晚和春晚的歷史,也都證明了這一點。二十年幾前的春晚,雖然舞臺效果、音響效果、演員陣容和現(xiàn)在沒得比,但是,因為那時的春晚是純公益的,那個時代的春晚的目的是單純的——娛樂大眾,所以,公眾看春晚不會擔心看到或顯性或隱性的廣告而產(chǎn)生異樣的感覺。那時觀眾對于春晚的喜歡也是發(fā)自肺腑的。
其二,春晚不是商業(yè)演出,春晚幾乎不支付演員合理的報酬。另外,春晚作為央視的最重要的大型文藝演出,在財政上多有扶持,這也保證了春晚起碼的資金來源。如果既享受國家扶持,又開門營業(yè),春晚就難免像故宮里的私人會所——兩頭賺。筆者不是說央視不應(yīng)該賺錢,而是說,央視不能借春晚大舞臺畫地圈錢。在過年的氛圍中,鐵道系統(tǒng)亦不能在春運期間漲價,作為國有經(jīng)營單位,該發(fā)揮社會作用時一定要迎難而上,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
當然,純公益的春晚,未必就能在收視率與觀眾滿意度上獲得公眾認可。除了做到無廣告,春晚還要在各個方面進行努力以讓觀眾鎖定遙控器:讓演員不再只是“釘子戶”;不生拉硬扯讓電視劇演員變成舞臺劇演員;多一些原創(chuàng)性的東西;多一些精練的可以成為流行網(wǎng)的段子和包袱等等,不管怎么說,保證零廣告的承諾表明,春晚在回歸公益上邁出了很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