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主要的健康及社會經(jīng)濟負擔,是世界四大死因之一。它是以氣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為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通常是進行性發(fā)展,并伴有肺對有害顆粒或氣體的異常炎癥反應?;颊呖捎袣獯?、咳嗽、咳痰等癥狀。多于中年時起病,病情緩慢進展。吸煙是引起COP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接觸職業(yè)性粉塵和化合物、室內(nèi)空氣污染、戶外大氣污染、被動吸煙、幼兒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都是誘發(fā)COPD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氣流阻塞進行性發(fā)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分急性加重期和穩(wěn)定期。根據(jù)FEV1下降情況,將COPD分為三級:Ⅰ級(輕)FEV1≥70%;Ⅱ級(中)FEV150%~69%;Ⅲ級(重)FEV1≤50%。

    肺功能測定是診斷轉移慢阻肺的一個金標準。主要是測一秒鐘通氣率,就是深吸一口氣,然后用最大的感覺速度把氣體吹出來,看第一秒呼出的氣體占總的呼氣量的多少。慢阻肺患者,一秒鐘通氣率小于70%;總呼氣量小于同年齡患者正常人的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痰多、疲勞易汗、氣喘、胸悶如塞、性欲明顯低下等癥狀。病人在這一階段往往開始購買各種不同名目的平喘藥,服后癥狀有所改善,但具依賴性,而且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嚴重損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患者若能夠服用中藥治療,可達到痊愈的目的,但療程相對較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

    引發(fā)原因之一——吸煙

    吸煙

    紙煙含有多種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吸煙者粘液腺巖藻糖及神經(jīng)氨酸含量增多,可抑制支氣管粘膜纖毛活動,反射性引起支氣管痙攣,減弱肺泡世噬細胞的作用。

    大氣污染

    尸檢材料證明,氣候和經(jīng)濟條件相似情況下,大氣污染嚴重地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率比污染較輕地區(qū)為高。

    感染

    呼吸道病毒和細菌感染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反復感染可引起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進,管壁增厚狹窄,引起氣道阻塞。肺部感染時蛋白酶活性增高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形成也可能有關。

    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調(diào)

    體內(nèi)的一些蛋白水解酶對肺組織有消化作用,而抗蛋白酶對于彈力蛋白酶等多種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的平衡是維持肺組織正常結構免于破壞的重要因素。消化肺組織的蛋白酶有兩種來源,外源性來自細菌和霉菌等病原體,內(nèi)源性來自中性粒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吸煙使彈性蛋白酶活性增加,并使抗蛋白酶失活。α1抗胰蛋白酶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糖蛋白,可抑制多種絲氨酸蛋白酶的活性。α1抗胰蛋白酶由一對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正常人類因為M型,即PiMM。如果由賴氨酸代替谷氨酸,即為Z型。國外資料報告人群中PiZZ純合子約占1/4000,PiMZ雜合子約有3%~5%。PiZZ純合子其血清中α1抗胰蛋白酶活性嚴重減低。易患肝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

    吸入有害顆?;驓怏w可導致肺部炎癥;吸煙能誘導炎癥并直接損害肺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各種危險因素都可產(chǎn)生類似的炎癥過程,從而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發(fā)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尤其是CD8)和中性粒細胞增加。除炎癥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及氧化與抗氧化失衡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表現(xià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咳嗽:通常為首發(fā)癥狀。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Et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并不顯著。少數(shù)病例不伴咳痰,也有少數(shù)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癥狀。[2]

    2、咳痰:咳嗽后通??壬倭筐ひ盒蕴担糠只颊咴谇宄枯^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標志性癥狀,是使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僅于勞力時出現(xiàn),后逐漸加重,以至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

    4、喘息和胸悶: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異性癥狀。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于勞力后發(fā)生,與呼吸費力、肋問肌等容性收縮有關。

    5、其他癥狀:晚期患者常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檢查

    診斷檢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診斷應根據(jù)病史、危險因素接觸史、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等資料,綜合分析確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必備條件。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金標準。用支氣管擴張藥后FEV1<80%預計值及FEV1/FVC<70%,可確定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輕度氣流受限時可有或無臨床癥狀。

    1.胸部X線檢查注意肺紋理、兩肺透亮度、肺大泡、心影大小及位置、縱隔及橫膈位置和活動度。

    2.肺功能檢查注意有無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注意殘氣容積(RV)及殘氣容積與肺總量百分比(RV/TLC%);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注意血氣變化,有無動脈血氧分壓(PaO2)降低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增高。

    3.心電圖檢查注意有無低電壓表現(xià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鑒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應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結核等鑒別。與支氣管哮喘的鑒別有時存在一定困難。

    (COPI)多于中年后起病,哮喘則多在兒童或青少年期起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癥狀緩慢進展,逐漸加重,哮喘則癥狀起伏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有長期吸煙史和(或)有害氣體、顆粒接觸史,哮喘則常伴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和(或)濕疹等,部分患者有哮喘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時氣流受限基本為不可逆性,哮喘時則多為可逆性。然而,部分病程長的哮喘患者已發(fā)生氣道重構,氣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轉;而少數(shù)COtD患者伴有氣道高反應性,氣流受限部分可逆,此時應根據(jù)臨床及實驗室所見全面分析進行鑒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

    穩(wěn)定期

    (1)預防性用藥:支氣管舒張藥——包括短期按需使用和長期規(guī)則使用。

    (2)長期家庭氧療:可提高本病慢性呼吸衰竭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3)免疫治療。

    (4)慢阻肺的腹式呼吸鍛煉。

    (5)戒煙,避免發(fā)病的高危因素。

    急性加重期

    (1)確定急性加重期的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

    (2)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決定門診或住院治療。

    (3)支氣管舒張劑。

    (4)氧療:低流量吸氧。

    (5)抗生素:治療的關鍵。

    (6)并發(fā)癥的處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預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主要是避免發(fā)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誘發(fā)因素以及增強肌體免疫力。戒煙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簡單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階段戒煙都有益于防止該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控制職業(yè)和環(huán)境污染,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吸入,可減輕氣道和肺的異常炎癥反應。積極防治嬰幼兒和兒童期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可能有助于減少以后該病的發(fā)生。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對防止該病患者反復感染可能有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可幫助改善機體一般狀況。

    此外,對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肺功能監(jiān)測,以盡可能早期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及時予以干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注意事項

    飲食保健

    1、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過咸;戒煙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鮮魚蝦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氣道,引起咳嗽,使氣促加重。

    2、肺氣腫繼發(fā)感染時,應多喝水,進半流質飲食,有利于痰液稀釋咳出。

    3、肺氣腫痰多清稀,氣短喘息時,可多吃些溫性的食物,如富含營養(yǎng)的雞湯、豬肝湯、瘦肉、豆制品等,以便補肺益氣。

    4、肺氣腫日久、喘息加重者,宜選擇滋陰生津的食物,如梨、話梅、蘋果、山楂、鱉等。

    5、避免食用含鎂多的食物,如豆類、汽水、馬鈴薯、香蕉等,以免加重氣喘。

    6、忌用食物:肥肉、豬肉、油炸食品、酒、辣椒、芥末、洋蔥、魚、蝦。

    7、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感冒。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