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廂
lián xiāng
  • 拼 音:lián xiāng
  • 注 音:ㄌㄧㄢˊ ㄒㄧㄤ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亦作“ 連相 ”。雜耍名。源于 金 代樂曲《連廂詞》。表演時,除有琵琶笙笛及鑼鼓等樂器外,常以四人各持竹桿,竹桿兩頭各嵌直徑寸許的小銅鈸,或制錢十馀枚,用以擊節(jié),并敲擊身體四肢、肩、背各部,不斷打出清脆的響聲,故亦稱“ 打連廂 ”。 清 李調(diào)元 《弄譜百詠》:“聞道 遼 金 繁盛日,六街風(fēng)靜聽連廂?!?清 顧祿 《桐橋倚棹錄·舟楫》:“雜耍之技,來自 江 北,以軟硬工夫、十錦戲法、象聲、間壁戲、小曲、連相、燈下跳獅,、煙火等藝擅長?!?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江蘇·儀徵歲時記》:“元宵前后,龍燈之外,俗尚花鼓燈……厥后曰連相,曰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