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饋法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生物反饋法 shēng wù fǎn kuì fǎ

    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又稱生物回授療法,或稱植物神經學習法,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心理治療技術和方法。它利用現(xiàn)代生理科學儀器,通過人體內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饋,消除病理過程、使患者身心健康。

  • 詳細解釋


     生物反饋法簡介

    實驗證明,心理(情緒)反應和生理(內臟)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心理社會因素通過意識影響情緒反應,使不受意識支配的內臟活動發(fā)生異常改變,導致疾病的發(fā)生。生物反饋療法將正常屬于無意識的生理活動置于意識控制之下,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實現(xiàn)有意識地控制內臟活動和腺體的分泌。

    反饋是指一個系統(tǒng)的輸出信號,重新返回到本系統(tǒng),對本系統(tǒng)功能起增減作用的現(xiàn)象。

    運用生物反饋療法,就是把求治者體內生理機能用現(xiàn)代電子儀器予以描記,并轉換為聲、光等反饋信號,因而使其根據反饋信號,學習調節(jié)自己體內不遂意的內臟機能及其他軀體機能、達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由于此療法訓練目的明確、直觀有效、指標精確,因而求治者無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據國內有關報道證實:生物反饋療法對多種與社會心理應激有關的身心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以高血壓為例,某院前用此法治療264例,治療有效率達80%以上。實施這種治療,是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在電子儀器的幫助下,使病人一般感覺不到的體內的生理變化信息(如血壓升降、心率快慢、胃腸蠕動、腦電波形等)顯示出來,加以放大,讓病人自己直觀地看或聽到它;病人可通過自我意識來主動地調節(jié)自己生物信息的變化,譬如降低或升高血壓、調節(jié)心率等。生物反饋學習過程就是學習正確操作性條件反射,對抗病態(tài)性條件聯(lián)系,從而糾正和矯正不良行為和習慣,消除病體癥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饋治療技術從本世紀60年代至今,雖然興起不久,但發(fā)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多種儀器,分別或是組合同步顯示人體的腦電波形、肌電水平、皮膚電阻、脈管容積、心率、血壓、皮溫等生物信息。朗特(Rantt )最早用腦電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癲癇;卡米亞(Kamlya)曾用腦電生物反饋儀治療高血壓、心律不齊、潰瘍病、緊張性頭痛、支氣管哮喘、焦慮癥等,還有用來減輕疼痛、調節(jié)心情等。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地方也開展了生物反饋治療。據國內外報道,療效都比較好。臨床中要使病人把握三類感覺信息:第一,應把握清晰的生理狀態(tài);第二,應對內部身體感覺線索有所知覺;第三,應理解從儀器上接受到的反饋信息的含意。開始也可以用想象來引起內部生理狀態(tài)的變化。如為了增加手溫,可以想象太陽照在手上的情境,手插在海灘溫暖細沙中的感受等,然后經反饋訓練也可使手溫提高。在反饋訓練中,醫(yī)護人員對病人的語言指導和治療態(tài)度對治病結果有重要影響。每一次訓練結束,讓病人作主觀等級評定,1代表最松弛,7最緊張,4中性。了解病人經過訓練緊張度由幾級達到幾級。還要囑病人進行家庭訓練,堅持每天做二次,每次20~30分鐘的放松訓練,并填寫放松等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