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新郎新娘結(jié)婚禮儀服裝。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婚姻禮儀。周代《詩經(jīng)》有新娘“衣錦褧衣”的描述。漢代曾采用12種色彩的絲綢設(shè)計(jì)出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禮袍服。唐代將貴重的鈿釵禮衣(發(fā)簪金翠花鈿,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用作新娘禮服。在科舉制度影響下唐代還出現(xiàn)“假服”,即當(dāng)時貴族子孫婚娶可以使用冕服或弁服,官員女兒出嫁可以穿用與母親的身份等級相符的命婦服,平民結(jié)婚也可穿用絳紅色公服。“假服”發(fā)展到清代,新娘通常穿紅地繡花的襖裙或旗袍,外面“借穿”誥命夫人專用的背心式霞帔,頭上簪紅花,拜堂時蒙蓋頭(紅色遮面巾);新郎通常穿青色長袍,外罩紺色(黑中透紅)馬褂,戴暖帽并插赤金色花飾(稱金花),拜堂時身披紅帛(稱披紅)。辛亥革命后,婚禮服日益多樣化。在20~40年代,清代的婚禮服被廣泛沿用。這一時期由于受“文明結(jié)婚”影響,西式婚禮服在城市部分人中開始穿用。50~70年代,民間婚禮服大多為日常生活服裝,注重樸素整潔。80年代以來,婚禮服已不拘一格。有的穿傳統(tǒng)民族服裝的衫、襖、旗袍;有的穿西式婚禮服,即新郎穿西裝,新娘為裙裝。新娘裙裝通常為高腰式連衣裙,裙后擺長拖及地。裙裝面料多采用緞子、棱紋綢等面料,一般為白色,象征新人潔身自好。新娘配用露指手套,手握花束,頭戴花冠,花冠附有頭紗、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