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漓江位于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部,屬珠江水系。漓江發(fā)源于“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 漓江見聞貓兒山,那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極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zhèn)匯靈渠水,流經(jīng)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漓江。
動人傳說
傳說劉三姐不僅歌唱得好,而且還有一手制做桂林米粉的絕佳手藝,經(jīng)她制作的米粉不僅潔白如玉,潤滑如絲,而且極富韌性、口感奇好,據(jù)說,僅鹵水的調制,就用了香料達26種之多,自從與阿牛哥喜結連理之后,便在村口的對歌壇旁,開了一家米粉店,名曰“阿牛嫂米粉店”,由于口味獨特,加之三姐甜美的歌聲,吸引了方圓幾十里的人們,前來對歌品嘗,一時間,小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
當?shù)刎斨髂獞讶?,對劉三姐的聰慧與美貌早就垂涎以久,欲占為妾,他幾經(jīng)利誘失敗后,便惱羞成怒,勾結官府,羅列罪名,一把火燒了阿牛嫂的米粉店,這激起了當?shù)孛癖姷臉O大義憤,為了搭救劉三姐,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聞訊拿起鋤頭木棒蜂擁而至,一場大的流血沖突眼看不可避免,三姐心急如焚,不忍心讓鄉(xiāng)親們流血受牽連,她仰天長嘯一聲,毅然縱身跳入了漓江之中……突然,從江中一下竄出了兩條金色的大鯉魚,一條馱載著三姐飛升上天,在空中留戀地盤旋了幾圈后朝天宮飛去,三姐從此得道成仙,成了天宮中專司美食與歌唱的仙女。而另一條鯉魚,則沖著莫懷仁和官兵直撲而去,將他們重重地壓在水中,由于尾巴高高的露在水面,變成了迄今仍屹立在漓江邊的魚尾峰,劉三姐的歌聲連同“阿牛嫂米粉”就此在世上消失了。后人有詩惋惜道:
伊人已乘鯉魚去,
碧水空繞魚尾峰。
從此米粉無味道,
至今世間少歌聲。
多少年后,有人無意中進到了魚尾峰的一個山洞里,借著火燭的光亮,發(fā)現(xiàn)在石壁上分明書寫著“阿牛嫂米粉”的調制方法和制作工藝,于是經(jīng)過人們的悉心試驗,“阿牛嫂桂林米粉”,這個傳說中的民族美食又重新回到了人間。
基本簡介
漓江兩岸的山峰挺拔,形態(tài)萬千,石峰上多長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遠遠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壩上,終年碧綠的鳳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最可愛是山峰倒影,幾分朦朧,幾分清晰。 江面漁舟幾點,紅帆數(shù)頁,從山峰倒影的畫面上流過,真有“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 每一處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
自桂林至陽朔83公里水程,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蜂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深潭、噴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 漓江、百里畫廊”。 是廣西東北部喀斯特地形發(fā)育最典型的地段。桂林市附近,河谷開闊、平緩,伏波山、疊彩山象山桂林至陽朔之間,是巖溶峰林峰叢地貌,河流依山而轉,形成峽谷,景致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楊堤、興坪為勝,有浪石起奇景、九馬畫山、黃布倒影、半邊渡等美景。 倒影是 漓江一大奇觀。江水賦予凝重的山以動態(tài)、靈性、生命,同時把人帶進神話的世界。 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還有“洲綠、灘險、潭深、瀑飛”之勝。 江中多洲,岸邊多灘,亂石遏流,浪回波伏,茂樹環(huán)合,翠竹競秀。漓江景觀并因時、因地(角度)、因氣候不同而變化。 晴朗天候,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千巒百蟑,盡人眼簾。 煙雨之日,嵐霧繚繞,若隱若現(xiàn),若斷若續(xù),一派空漾。 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練,若置身空靈境界,清遠無限。
雄奇瑰麗的百里江日長卷,使人賞心悅目,冶住陶情,凈化心靈,棄俗絕塵。可以說:漓江神秀天下無”。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騷人墨客為漓江的綺麗風光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這條如詩似畫的漓江 。
景區(qū)介紹
漓江上游景區(qū)(桂林-大圩-草坪)
象鼻山 桂林市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山似伸著長鼻在江邊飲的大象。明孔鏞《象鼻山》詩云:“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繞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象鼻下有水月洞,山上有明代新建普賢塔
訾 洲 在象鼻山對岸,為漓江和支流間的沙洲。煙雨空蒙之時,訾洲如蓋皺紗。“訾洲煙雨”為“桂林八景”之一。唐朝桂曾觀察使斐行立,在洲上修筑亭臺樓閣,營造風景,盛極一時。文學家柳宗元應請作《訾家洲亭記》,對桂林之山作了生動的描寫:“桂州多錄山,歲地峭豎,林立田野。”
斗雞山 漓江東岸的穿山與西岸的龜山,形如隔江相斗的兩只雄雞,合稱斗雞山。觀賞斗雞山,須待游船行過,回首觀望。
凈瓶山 漓江右岸一山,像半邊古式瓷瓶,倒臥江中,被江水洗濯十分潔凈,固名凈瓶山。春夏水漲,倒映江中,山影相接,渾然一體,古樸雅致。
父子巖 在漓江與良豐江匯流處有一山,名父子巖,洞中有塊巨石,像光頭老人的是父親,洞口一小石似小孩的是兒子,傳說他們父子不愿為財主造船,躲避洞中,日久化為石化。
衛(wèi)家渡 在漓江東岸,原為主要渡頭,公路橋建成后漸廢。衛(wèi)家渡土地肥沃,土質松軟,宜種馬蹄。品格最高的,色紅、形扁、蒂短、皮薄、味甜、汁多、無渣,可生吃也可熟吃,遠銷世界各地。“桂林馬蹄”名聞遐邇,主要產(chǎn)地在衛(wèi)家渡。
奇峰鎮(zhèn) 鎮(zhèn)外奇峰林立;劍戟千重,詩云:“奇峰鎮(zhèn)外看奇峰,萬點尖峰鎖碧空,”群峰之中,高峰上有一個透明大洞,是傳說中伏波將軍“一箭穿三山”所射穿的第二個洞,像是月亮掛在山上,稱為奇峰掛月。
黃牛峽 船往下行,迎面九個山峰像九頭黃牛,此處名黃牛峽。這些山峰,像給雷劈去了半邊,故又叫雷劈山;再看這些雷劈似的山峰,又若展翅欲飛的蝙蝠。因此亦叫蝙蝠山。從這里開始,兩岸石山連綿,峰巒聳峙。
大圩古鎮(zhèn) 漓江左岸的大圩,是座古鎮(zhèn)。這在明代,靈川大圩與賓陽蘆圩、蒼梧戎圩、貴縣橋圩合稱“廣西四大古鎮(zhèn)”。大圩對面江中的茅洲島,里樹成林,濃郁蒼翠。
中游景點
望夫石 望夫石右岸山上有兩個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著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傳說是一對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擱淺,船上斗來吃完,上山看有無船來好求救,結果沒有等到,雙雙化為石頭。
草坪 船到草坪,但見兩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蔥翠。在漓江的整個游程中,這里算得是觀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見兩岸疏林如畫,山村炊煙處處,風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遠山,有如淡墨渾揮,化入天際,沉入水中。船浪過處,又如卷動的山水畫卷。若逢陰雨天氣,“ 煙云繞萬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巖 左岸一山,似古時紫金冠,山腳有巖洞,為地下河出口,一脈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巖》詩道:“洞府深深映水開,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脈清流出,不識源頭何處來?”經(jīng)巖溶地質研究所運用示蹤學的原理,在冠巖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頭
鯉魚掛壁 在楊堤看前方懸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條紅鯉魚的圖形,巨鯉像在溯江而上,名鯉魚掛壁。
繡山 過了冠巖,山石色彩多樣,紅、黃、赭、綠交錯,色彩斑斕,如織似繡,名繡山。
仙人推磨 在海豹山旁邊,有座小山,頂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稱為仙人推磨。
半邊渡 右岸峭壁如削,無法筑路,人們在岸邊擺渡往來。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垂河渡半邊
桃源賞月 右岸桃源村,前擁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爭艷。村后月亮山頂有個大圓洞,如月掛山頭,富有詩情畫意,此景名桃源賞月。這便是偉說中伏波將軍“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個洞。
鼓椎山 左岸邊有兩塊圓形巨石,大者曰鑼,小者曰鼓;右岸兩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鑼錘山,一名鼓棍山。此處叫鑼鼓灘。
楊堤 村后一山兩峰,形似倒掛的羊蹄,當?shù)刂C其音,地名稱為楊堤。楊堤景色很美,為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碼頭。
雞籠山 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圓,像是南方的竹編雞籠。還開有一個門,名雞籠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雞往回趕。
童子拜觀音 左前方有許多山峰,中間一個尖峰,形似觀音菩薩,名觀音峰;在觀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對觀音低頭朝拜。 卓筆峰 右岸臨水處,有一小尖峰,均勻直立,極像大毛筆,名卓筆峰。
八仙過江 右岸八個山頭,光頭大肚的象鐵拐李,鐵拐李旁邊是曹國舅,曹國舅下來戴帽的是何仙姑,還有韓湘子、呂洞賓、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名八仙過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將軍,名將軍升帳。漓江風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將軍們慕名而來,留連忘返。
九馬畫山 左前方九峰相連,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黃、灰、黑等色,色彩斑斕,呈現(xiàn)出馬的畫像,名畫山;馬圖最多可見九匹,又名九馬畫山。仔細端詳,畫面出現(xiàn)各種形態(tài)的駿馬,有靜靜佇立的,有低頭飲水的,有昂首嘶鳴的,有揚蹄奔跑的。正上方那一匹大馬,在低頭飲水,尾巴高翹,有人認為尾巴像馬頭,正在向前奔跑。一般人可見三、四匹,要看出九匹來,可不容易。民謠說:“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傳說畫山九馬來自天宮,當年孫悟空不愿當弼馬溫,反下天宮后,神馬走脫在此,不愿離去。畫山奇麗,清徐《畫山》詩云:“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青峰倒影 船過畫山,江面開闊,水平如鏡,岸上翠竹成林,青峰倒影,美不勝收,”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在煙霧中,像披上輕紗,層次分明,詩情畫意,到處是天然的水墨圖景。
烏龜爬山 左岸山頭上,有塊巖石似只烏龜,當游船前行時,這龜徐徐上移,仿佛向頂上爬,名烏龜爬山。
駱駝過江 右岸三座山峰相連,像一只縮著頸子的雙峰駱駝,似向江邊走來,名駱駝過江。
尼姑和尚斗嘴 回首看,對岸羅漢山上兩峰,一峰肥大,一峰瘦小,傳說肥大的是和尚,瘦小的是尼姑,兩人在對面吵架,稱為尼姑和尚斗嘴。
孫悟空吃仙桃 畫山后面,山有有塊巖石,很像猴子在吃東西。傳說孫悟空做了齊天大圣,管蟠桃園,正自在受用,名孫悟空吃仙桃。
坪佳境 左岸的興坪鎮(zhèn),是隋唐以前古熙平縣縣治所在地,是座歷史悠久的古鎮(zhèn)。興坪依山面水,奇峰環(huán)繞,興坪河在此匯流漓江,景色薈萃,古有”陽朔山水在興坪“之說,是漓江風景的佳絕處。
七仙女下凡 黃布灘與豬皮灘之間,有一段江面波平如鏡,船家稱為”黃布紋水“。右岸七個山峰,婷婷玉立,傳說是玉皇大帝的七個女下凡到此,留戀美景,不愿返回天宮,化成了七座秀麗的山峰,名七仙女下凡。
下游景點
美女照鏡 向螺螄山右邊望去,有一前一后兩座小山,后山峰上有塊圓圓的地方?jīng)]有長草,象姑娘的臉,眼睛、鼻子、嘴巴可風,前山象一面支起的鏡子,姑娘披著長發(fā),正在對鏡梳妝呢,名美女照鏡,也叫對鏡梳妝。
書童山 過碧蓮峰,穿行陽朔大橋(觀蓮橋),便見書童山,挺拔于田家河與漓江匯合處,似一個嫻靜端莊的少女,婷婷玉立,倒影江中,清奇無比。半山處,有一塊夾縫矗石,高丈余,似捧書誦讀的書童,因名書童山。
天水寨 與鯉魚山隔河相望的是天水寨,山上有古寨,設有五門,寨子里有小盆地,可容千人,還有一泉,各夏不柘,可供千人飲用,因名天水寨。
秀才看榜 從書童山下行不遠,可見靈人山中峰,有一石聳立,似身著寬衣、頭戴紗帽的古人,面朝對岸的白肚山,好象舉子對榜沉思,因名秀才看榜。
螺螄山 正前方岸上,一山上尖下圓,山上有圈圈螺紋,活象大海螺,名螺螄山。
魚村幽景 左岸是漁村,竹木蔥郁,村后峰巒起伏重疊,天水寨的殘垣門墻,清晰可見。漁村一帶,奇峰壁立,蘚苔掛滿石壁及鐘乳石。游船到此,頓感清涼爽快。壁紋奇形怪狀,有如古樹老干,有似花邊圖案。右岸的筆架山,三峰并列如筆架。沙灣洲白沙環(huán)江,沙明水清,漁人靜釣。
雪獅嶺 過秀才看榜,有個木山村,村左右各有一嶺。左嶺長滿米錐、蜜柚等樹,青蔥茂綠,遠看如獅子伏臥江濱;村右一嶺,依江而起,草木叢山,名雪獅嶺。二嶺合稱“雪嶺雙獅”,或“雙獅搶球”。是陽朔縣城附近的覽勝佳地,有“要看好風景,登上雪獅嶺”之說。
漓江鸕鶿 在漁村兩岸,時見漓江鸕鶿,俗稱魚鷹、水老鴉,體羽黑色帶有金屬光澤。游船到此,可見左岸崖壁下竹排上,停息著鸕鶿;右岸邊停著竹排,沙灘上漁人和鸕鶿悠然自得。有時可以一睹鸕鶿凌波的風彩,漁民撐著竹排,上面停著幾只鸕鶿,拍打翅膀,盯著水面,猛地跳下江中,潛入水底,不一會兒,嘴里叼著銀光閃亮的魚兒跳上竹排,饒有情趣。
水落村瀑布 前面水聲嘩嘩,是水落村。村岸有一急流懸瀉漓江,落差近10米。是陽朔沿江最大的瀑布,若到雨季,瀑聲轟轟,水花騰空飛舞。
獅子騎鯉魚 過螺螄山,前面有座大山,象條鯉魚,有頭有尾,白白的魚肚子,背上長著魚鰭,名鯉魚山。魚鰭又象騎在魚背的獅子,稱為獅子騎鯉魚。
碧蓮峰 是陽朔的主峰,山勢嵯峨,樹木滿山,茂密青翠,象一朵浴水而出、含苞待放的碧蓮花。因山壁上有處光滑如鏡,又名鑒山。
鯉魚翅 離開獅子騎鯉魚,前行里許,就到魚村渡口。江濱聳立一山,形似鯉魚背翅,名鯉魚翅。遠看山形,象一尾大鯉魚,頭、尾、翅均觀。
陽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陽朔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qū),氣候溫和, 四季宜人。屬典型的客斯特巖溶地貌,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撥起,千姿百態(tài), 如人物、似走獸、若器皿、類飛禽,別具情趣,令人玩味無窮,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春,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瑩剔透,如藝術長廊,似天然迷宮,陽朔的水清撤透明,綠水悠悠,如情似夢,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以其“山青、水秀、峰奇、洞美”四絕而聞名,是美麗的桂林山水之精華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