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座頭鯨在鯨類王國里,座頭鯨可謂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海中靈物了。座頭鯨廣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其邊緣海域。我國臺灣省海區(qū)及黃海北部都能見到座頭鯨出沒。座頭鯨的背部不像其它鯨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所以又叫"弓背鯨"、"駝背鯨"。
基本資料
拉丁學名:Megapteranovaeangliae
英文名:Humpbackwhale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
分類
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動物界(Mam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鯨目(Cetacea)
亞目:須鯨亞目
科:須鯨科(Rorqual)
屬:大翅鯨屬(Megaptera)
種:座頭鯨
座頭鯨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5噸。背鰭較小。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前緣具不規(guī)則的瘤狀突起。尾鰭寬大,外緣呈不規(guī)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背部黑色,有斑紋,鰭肢上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诖螅M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jié)構(gòu)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須每側(cè)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壽命為60~70年。
座頭鯨的背鰭很短小,胸部鰭狀肢窄薄而狹長。它們經(jīng)常揮舞象鳥翼一樣的胸鰭拍打擊水,因此又有人叫它們"巨臂鯨"、"大翼鯨"。座頭鯨在海面經(jīng)常作出各種精彩表演。座頭鯨不但外貌奇異,而且智力出眾。它們會使用氣泡形成的柱網(wǎng)捕食,而且它們的叫聲悅耳悠揚,善于變化創(chuàng)新。所以,人們把座頭鯨叫做神秘歌手。生物學家稱贊它是海洋中最杰出的"歌星"。在一般情況下,雌性座頭鯨養(yǎng)育仔鯨的時候,身邊總是有一頭成年雄性座頭鯨擔任護衛(wèi)的任務(wù)。它的職責是保護座頭鯨母子,對敢于靠近的其他鯨和小船猛烈反擊。但是,如果遇上兇惡狡猾的虎鯨,護衛(wèi)鯨就無能為力了。夏威夷水域自古以來就是座頭鯨的越冬地。從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在人類的大量捕殺下,座頭鯨的數(shù)量劇減。直到1966年,在科學家們的呼吁下,國際捕鯨委員會才頒布了禁止捕獵座頭鯨的法令。1970年,國際自然資源和自然保護聯(lián)合會,把座頭鯨列入世界瀕危動物名單。我國已經(jīng)把座頭鯨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部分棲息于太平洋一帶,總數(shù)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I,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習性及行為
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guī)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現(xiàn)下洄游期不進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常發(fā)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為動物學家所關(guān)注。座頭鯨的配偶為一夫一妻制,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產(chǎn)1仔。當雌獸帶著幼仔時,往往另有1只雄獸緊跟其后,它的任務(wù)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兇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喂養(yǎng)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fā)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嘆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yǎng),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后才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著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座頭鯨的壽命為60-70年。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斗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jié)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游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游泳、嬉水的本領(lǐng)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后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后滾翻動作。它可以鉆入水中快速潛水游動,僅用幾秒鐘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里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fā)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fā)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米,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yōu)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諸如鯽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進食方法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沖刺式進食法,將下腭張得很大,側(cè)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沖過去,然后把嘴閉上,下腭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后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只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游動,并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后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wǎng),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jié)成的蜘網(wǎng)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并逼向網(wǎng)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nèi)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wǎng)內(nèi)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只漁船拉曳大型漁網(wǎng),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后一網(wǎng)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shù)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只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shù)量很多時,便形成8只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shù)量。
分布與現(xiàn)狀
大部分棲息于太平洋一帶,總數(shù)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I。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如此,它也無法平靜地生活,除了人類的獵殺外,世界性的觀鯨旅游活動也越來越多,形成對座頭鯨生活的新的威脅,游客們產(chǎn)生的喧鬧聲干擾了座頭鯨的覓食活動,拋棄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廢物被座頭鯨誤食后積聚在胃腸里,來自大型船只螺旋漿的拍擊聲更是使它無法平靜下來。而有些捕鯨業(yè)發(fā)達國家拒絕實行禁止捕鯨法,更加使它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鯨船隊將不再于南極洲海域的捕鯨活動中捕殺座頭鯨,這是日本四十年來首次放棄捕殺座頭鯨,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謹慎的歡迎。
遠航冠軍
成年座頭鯨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達黎加附近進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頭鯨穿越赤道返回南極地帶,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南極地區(qū)休養(yǎng)生息。由此,專家確認座頭鯨為世界上航行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個體,從而結(jié)束了長久以來生物學界為哪種鯨魚才是真正航行紀錄創(chuàng)造者爭論不休的局面
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父母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場景常常使人動容。而在生物界,有一種哺乳動物,其交配繁殖與哺育幼崽之地竟然相差8000公里之遙,“世界上一種神奇的龐然大物造就一次不同凡響的奇妙旅行。”遠航者正是鯨魚家族中的“美聲演唱家”——座頭鯨。
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成年座頭鯨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達黎加附近進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頭鯨穿越赤道返回南極地帶,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南極地區(qū)休養(yǎng)生息。由此,專家確認座頭鯨為世界上航行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個體,從而結(jié)束了長久以來生物學界為哪種鯨魚才是真正航行紀錄創(chuàng)造者爭論不休的局面。
具有非凡的表演天賦
鯨類王國中,座頭鯨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奇鯨了。它不僅外貌奇異、行蹤神秘,而且智力出眾、“歌聲”悅耳。聽覺敏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家、攝影師的鐘愛。
座頭鯨長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鯨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鯨”,或“駝背鯨”;背鰭很短小,胸部鰭狀肢窄薄而狹長,呈烏翼狀,所以又叫“巨臂鯨”。“大翼鯨”。座頭鯨尾葉腹面顏色雪白,鰭狀肢特別長,背部黑色,鰭狀肢前面腹部具有許多很顯眼的縱形肉指,所以,只要座頭鯨躍出水面,人們就可以認出來了。
座頭鯨有一個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躍的動作,它們用自己特有的鰭狀肢或?qū)挶〉啮L尾葉去拍打同伙,或者互相觸體跳躍。對此人們有種種猜測:有的人說是一種發(fā)情表現(xiàn),有的人說那是發(fā)怒產(chǎn)生的,還有人說這純粹是天性愛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個謎。
座頭鯨的捕食方法很有趣,在諸多的捕食技能中,要數(shù)“柱網(wǎng)”捕食法最高明了。座頭鯨在水中發(fā)現(xiàn)獵物群時(比如它最喜歡的華麗磷蝦),會放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氣泡上升,形成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wǎng),把獵物團團包圍起來。在水泡出現(xiàn)水面后30秒內(nèi),座頭鯨突然從網(wǎng)中央出現(xiàn),張開大口,吞食獵物。
座頭鯨還是個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幾個節(jié)目都有激動人心的效果。第一個節(jié)目是“高垂直上升”。座頭鯨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體徐徐向后彎曲。好似雜技演員的后滾翻動作,體態(tài)優(yōu)美似舞女:落水時,幾千米外部能聽到濺水聲。第二個節(jié)目是“翹尾下潛”,一頭十幾米長,幾十噸重的龐然大物,僅僅幾秒鐘功夫,就可迅速潛入水中。潛水時,總是先翹起尾葉,然后頭部直入水中,身后帶著“一鍋旋渦”,以極其優(yōu)美的姿態(tài)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個節(jié)目是無與倫比的合唱。座頭鯨合唱,大海是歡樂的宮殿大廳,隆隆的巨聲復雜多變,包含著“悲嘆”、“呻吟”、“顫抖”、“長吼”、“打鼾”等18種不同聲音,節(jié)奏分明,抑揚頓挫,交替反復,恰似旋律優(yōu)美的交響樂。1977年春天,美國將座頭鯨的歌聲同古典音樂和現(xiàn)代音樂。聯(lián)合國60個成員國55種不同語言錄進同一張唱片里,足見它們的歌聲身價之高。
具有人類語言要素
據(jù)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座頭鯨用以交流的“歌聲”中包含有人類語言要素。不過盡管研究者認為鯨在本質(zhì)上尚未擁有自己的語言,但他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座頭鯨歌聲與人類語言之間的相似之處。
研究小組負責人玲木真田告訴記者,人類和鯨都是用抽象的聲音單位進行交流的。 這些聲音單位通過不同等級的結(jié)構(gòu)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組成的;一個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是由分句組成的一樣,以次類推,它們都位于不同的層面的。
他還補充說:“就座頭鯨的歌聲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組成的;一個旋律是由一個個短語組成的;一個短語則是一個個音符組成的。”將所有這些要素歸納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座頭鯨有某種類似自己語法的東西,這就好象句子中的詞匯按語法的排列順序一樣。
玲木和他的同事約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設(shè)計了一個電腦程序,通過該程序?qū)ⅥL的歌聲分成小段并轉(zhuǎn)換成數(shù)學模型。而后,通過一種信息理論技術(shù)分析每個符號的平均信息量,對其復雜性和結(jié)構(gòu)進行數(shù)量化。
電腦分析和人工觀察都發(fā)現(xiàn)鯨的歌不但有層次分別,還能夠在每秒內(nèi)傳遞大量信息。一般,人類每說出一個詞就傳達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鯨是在水中進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長距離的,由于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于“歌聲”的傳播。
馬薩諸塞斯大學研究合作人詹妮弗·米克西斯·歐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利用信息理論對鯨的歌聲進行研究的人。她告訴記者:“我非常贊同這一新發(fā)現(xiàn)。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論對座頭鯨的交流進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樣的結(jié)論。”
她也認為水生動物的歌聲和聲音不能用現(xiàn)有的語言來分類,她和玲木都承認他們還無法了解鯨歌聲的含義,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玲木說:“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一點東西。(座頭鯨)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種類則隨著求偶季節(jié)而不斷發(fā)展,并且一個族群的所有動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說座頭鯨是在互相學習的。不過關(guān)于這一點的細節(jié)尚不清楚。而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觀看要點
觀看這種座頭鯨在其自然棲息地的活動,是冬天或早春逗留在夏威夷的最精彩的活動項目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5月中旬,座頭鯨離開阿拉斯加海域游到夏威夷州毛伊島周圍比較溫暖的水域,進行繁殖、生育、喂奶育崽。成年座頭鯨什么也不吃,要回到食物豐富的阿拉斯加沿海海域才進食。座頭鯨最喜愛的食物包括一種小魚,如魳,而這種動物在夏威夷的熱帶水域中是沒有的。所以成年鯨全靠其貯存的脂肪生存。而出生時重量為2000—3000磅的仔鯨,全靠母鯨營養(yǎng)豐富的乳汁喂養(yǎng)。雌鯨在夏威夷過冬,求偶交配,6月份涸游到北方海域,到冬天再返回夏威夷生兒育女。幼鯨通過觀察鯨“群”中即家族中的成年鯨,掌握運動技巧,如揮動胸鰭,躍人空中等。幼鯨與母鯨,通常在一頭雄鯨的“護衛(wèi)”下,一前一后地游泳,學習潛水,并間隔一定時間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幼鯨將掌握通過頭頂上2個相連的鼻孔呼氣。成年鯨噴出的氣柱高達20英尺。幼座頭鯨將發(fā)現(xiàn),用尾鰭擊水可能是一種精力旺盛的有趣顯示,或是對闖入領(lǐng)地的入侵者的警告,或是一種交流信息的方式。幼鯨跟母鯨學游泳,但經(jīng)常被成年雄鯨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音響所打斷。許多博物學家認為這種音響是求愛抒情的“情歌”。
觀看座頭鯨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選擇在風平浪靜之時。因為可能需要離岸2—20分鐘,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暈海寧片。建議的最佳旅游是帶科學望遠鏡的生態(tài)歷險。望遠鏡可從毛伊島上非盈利性質(zhì)的太平洋鯨基金會預訂。一般可在基金會設(shè)在拉海納和馬阿拉埃亞的2個港口邊上的信息棚預訂當天或第二天的活動?;饡衅狈渴杖雽⒂糜谒芯?、教育和保護。觀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一觀察。環(huán)視海面,找一個能發(fā)現(xiàn)這種溫順的哺乳動物的地點.好的起步辦法是朝遠處發(fā)現(xiàn)有鯨噴氣的地點駛?cè)?。另一條線索是追蹤鯨的“足跡”——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面,座頭鯨向下深潛之后,就會在海面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圓。第二階段——等待。等待發(fā)現(xiàn)的一個鯨群游近游船,也許會游入游船必須遵守的離鯨100碼的法定限制線,這條限制線是為了給鯨留出活動所需的空間。游船、船員和乘客決不可做出任何使鯨大幅度改變其活動樣式的行動。如果做了,將被認為是騷擾。最后一個階段——觀看。幸運的觀眾可以看到好幾群這種臨危物種的活動。一旦親眼目睹座頭鯨疾游如飛,轉(zhuǎn)身,然后像大劇院芭蕾舞女演員那樣優(yōu)美地飛旋騰空,便會稱這種鯨動作優(yōu)雅絕倫。為了拍攝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鯨基金會建議使用帶80—200毫米可變焦距透鏡的35毫米單鏡片反射式照相機,膠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制膠片或幻燈片,快門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鯨的運動“定格”下來
日本捕殺座頭鯨
2007年11月18日,日本的一支捕鯨船隊起航前往南太平洋捕殺鯨魚,其中包括瀕危物種座頭鯨。此舉立即引發(fā)了環(huán)保人士的激烈抗議。他們威脅要將日本漁船獵殺鯨魚的血腥場面公之于眾。
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這支捕鯨船隊將從南部港口城市下關(guān)出發(fā),前往南太平洋地區(qū),計劃捕殺50頭座頭鯨、935頭南極小須鯨以及50頭長須鯨。長須鯨也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這將是日本迄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科學研究”捕鯨活動。
自1960年代以來,座頭鯨一直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但日本說,座頭鯨的數(shù)量現(xiàn)在已經(jīng)恢復到了可以重新進行捕殺的水平。日本一直宣稱他們的捕鯨行動是出于科學研究的目的。但環(huán)保人士對此予以駁斥,指責日本“利用冠冕堂皇的科研理由開展商業(yè)捕鯨活動”。
由于環(huán)保人士去年開展的一次護鯨活動導致他們的船只和日本捕鯨船相撞,因此,在這次捕鯨船隊出發(fā)之前,日本官員再次攻擊環(huán)保人士。
日本捕鯨船隊這次計劃捕殺50頭座頭鯨。澳大利亞警告說,這樣做“將會損害日本的國際信譽”。與此同時,環(huán)保人士說,座頭鯨是一種極為敏感的動物,過著密切的群體生活,其中任何一只的死亡都會給鯨群造成傷害。
環(huán)保人士說,他們將追蹤座頭鯨群的活動,設(shè)法阻止日本船隊的捕殺行動。 由于座頭鯨能夠發(fā)出復雜的聲響和進行雜技式的水面跳躍,他們對鯨魚愛好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